开平首批21座碉楼被认养 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碉楼保护

开平首批21座碉楼被认养 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碉楼保护
(亚省时报广州特约记者杨绮薇报道)
     
  6月18日,开平举行首批碉楼认养揭牌仪式。截至目前,首批交社会认养的32座碉楼已有21座被认养,”养父母”分别为广东省黄金公司、广东开平春晖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潮资企业联谊会、澳门江门同乡会黄晓媚等15家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根据认养协议,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认养者可将碉楼用作画室、博物馆、亲朋好友度假等商业用途。
  开平碉楼有石楼、三合土楼、砖楼、钢筋混泥土楼等四种,造型上有中国传统硬山顶式、悬山顶式,也有国外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碉楼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外国风格和中国风格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古罗马、希腊、哥特、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建筑元素,成为建筑文化中西合璧的典型,堪称建筑艺术奇葩葩。开平碉楼与村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碉楼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两年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视察开平碉楼时提出了碉楼”认养”思路,这在国内尚属首例。两年后,开平21座碉楼正式有了”养父母”。
  据开平市文物局介绍,每座碉楼的认养标准不一,主要根据碉楼的实际情况和评估价值而定。认养费从10万到30万元不等,同一座碉楼可独立认养或联合认养,期限皆为5年,到期可续期认养。
  认养费最高的两座分别为积庆楼和树德楼。前者建于1938年,占地52.34平方米,目前已出现渗水,裂缝较多等问题。后者建于1926年,占地600多平方米,楼上的铁栏已锈蚀,墙身发黑,外墙受风化出现脱落。
  企业掏了钱,能获得什么好处?碉楼在认养后,会不会被过度商业利用?开平市文物局表示,首批认养主要体现义务,就是认养者掏钱修碉楼。之前开平的碉楼采用的是”托管”方式,即业主将楼委托给政府管理,由政府出钱维修。而现在,碉楼被认养后,认养者要一次性缴清认养费,随后当地政府马上通过招投标方式开展维修工作。
  首批碉楼认养者,广东黄金公司代表潘岐海称,赚钱是企业的本职,但企业也有其社会责任,企业有责任”反哺”社会,作为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企业可以为保护碉楼而尽力。
  潘岐海表示,目前企业还没有想好认养的碉楼的具体利用方式,未来是否用作公司员工培训、休闲度假等,会与文物保护部门沟通后再作决定。据介绍,认养者享有免一定数量门票(套票)参观对外开放的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点自力村村落、马降龙村落群和立园的权利等。
  江门是澳门居民最大的祖籍地,约有三分之二的澳门居民来自江门五邑,作为首批碉楼认养者之一的澳门江门同乡会会长梁伯进称,碉楼是海内外华人华侨祖屋,是他们心中美好的记忆和梦中的家,也是江门五邑侨乡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碉楼,也就是留住了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心,认养后,未来可能会作为回乡探亲小憩的场所。
  开平碉楼保护专家、五邑大学副校长张国雄教授认为,应该鼓励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碉楼保护,在使用权上可以有”合理的使用权”,允许商业利用,但必须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和世界遗产保护相关条例。根据碉楼认养协议,认养者在认养碉楼时,必须先制定认养方案并报文物保护部门批准,认养者负有保护碉楼安全的责任,文物部门也会随时对认养的碉楼进行监管,一旦碰到有违文物保护法规的现象发生,将会及时制止。
  开平登记在册的碉楼共有1833座,部分碉楼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从2010年起,开平从碉楼保护的角度出发,探索碉楼”认养”工作。但两年多过去,首批推出的32座碉楼,也只有21座被认养。对此,开平文物局表示,认养推广工作的一大难度就是,每个碉楼的认养都要经过业主的同意,而很多碉楼在建成的百多年间,碉楼的业主几经变化,越来越多。另外,对于”认养”这种方式,很多业主抱有观望态度。最后,业主们也担心碉楼会被过度商业开发利用。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