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揚)
近几年,在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新闻社的安排下,走访了中国很多地方。在先后去过西藏、甘肃和新疆之后,今年又走了滇西和川西两地,几次行程下来,算是对于中国西部边疆有了一些亲临实地的观察。
西部边疆,地域之辽阔,风光之壮美,景色之秀丽自不待言,尤其令我着迷的,还是西部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少数民族与大汉民族之间、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复杂关系。
在历史上,这种关系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叫做”以夏变夷”,即中原的汉族文化是”夏”,东南西北各地的非汉族文化都是”夷”。数千年中华文明史,夏文化一直都是主流文化,夷文化是边缘文化,最重要的是,一直都是夏文化改变夷文化,融合夷文化。
夏文化从黄河中下游很小的一块地方开始,逐渐越来越扩大,从西周到西汉一千年时间,就已经扩大到了今日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到了清朝,达到了极盛,成了一个覆盖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包括了几十个民族的超大国家。无论有多少战乱,人口的迁徙、疆域的变更、王朝的兴亡,都没有逆转?#20197;夏变夷?#36825;个宏大过程,甚至越是在乱世时期,夏文化和汉民族越是猛烈地双双扩大。
早在孟子的时代,就曾有”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的断言,理由很简单,因为夏文化高高在上,强盛辉煌,夷文化低低在下,落后原始,用孟子的话说叫做”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犹如乔木相对于幽谷一般不容置疑、不容挑战的文化优势,甚至足以抵消夷民族靠战争取得的政治优势和军事优势。历史作证,每一个征服了中原地区并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夷民族,最终都在文化上被夏文化所征服,成为夏文化新的传人。
夏文化超强的同化能力、”变夷”能力,使得汉民族从来无需靠血缘来使自己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历史上也从未发生过基于血统观念的种族战争。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在”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的边界上频频发生,而一旦文化上的”以夏变夷”成功实现,大家就都成了”华夏民族”,不分彼此了。
犹太民族在世界各地有着各不相同的历史命运,但在中国的命运最为特殊棗像落入了大熔炉一样融合在大汉民族当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延续了近三千年的”以夏变夷”,终于在18世纪之后遭遇了真正的挑战,来自欧美的西夷不仅武力上更为强大,在精神上和文化上也更为强大。从西学东渐再到西力东渐,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之后,”以夏变夷”终于逆转成了”以夷变夏’,三千年来傲视寰宇从未屈尊的老师终于变成了虚心好学的学生,”全盘西化”虽然未被当作口号也还是成了全民族的集体行动。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浴火重生之后,中国再次崛起为一个世界强国,一个新的形势悄然出现了:当中国人从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变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当大汉民族也成了世界上最精于现代化、最精于科学技术、最精于市场经济的民族之一,当夏文化也成功转型为现代文化并在?#20197;夷变夏?#30340;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活力之后,中国历史上大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夏夷关系,也开始发生新变化。
现在,对于尚未完成现代化转型、尚未进入科学社会和市场经济社会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来说,大汉民族的夏文化又再次拥有了不容置疑、不容挑战的优势。今日的汉人,代表了与世界接轨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代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神奇动力,代表了先进社会对于落后社会的提携救助、共同发展。
这是新时代的夏夷之变,也就是传统夏文化在经历了世界先进文化的改造之后,又再次以先进文化的优势对周边的诸夷进行”以夏变夷”。
从大西北到大西南,”西部大开发”的工程项目处处可见,其规模历史空前。汶川大地震之后,在中央政府的安排下,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由沿海发达省份对西部地区进行对口援建,一步进入现代、”一夜跨千年”的故事到处上演。
这也是新的史诗。诸夏与诸夷数千年历史关系,在新的国家体系之内和新的历史时期的全新篇章。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