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
将在北京十八大上宣布的中国新一代领导班子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他们的前任20多年前所做的浮士德式的交易:以高速的经济增长换来社会稳定。
正如最近在中国北方一家富士康(Foxconn)工厂里发生的骚乱所表现出的,即便经济能够维持可观的增长速度,但单靠经济增长本身,并未能产生出那种对于确保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的生活满意度。这一经验证明,满意的工作与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人民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从1990年起,随着中国转向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式,实际人均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一番,然后又翻了一番。现在大多数家庭拥有至少一台彩色电视。在1990年以前罕见的冰箱和洗衣机,目前在城市里已经很常见了。
但是,我和同事进行了一项调查,对这些调查数据作出的分析中,却没有证据表明,普通中国人的幸福感比过去提高了。实际上,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低于1990年。而满意度降幅最大的,是那些处于财富金字塔最底层的三分之一人口。但即便对于顶层的三分之一人口,满意度的提升也相当有限。
我们的数据由五家调查机构采集,其中一家是中国研究机构,时间跨度是从1990年至2011年。调查集中在城镇地区,那里是经济增长集中地区。受访者被问及对生活的总体满意度,他们的感受按照1到10的分级进行评价,10表示非常满意。
在这段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得到重大改善的时期,他们的幸福感却出现下降,这的确令人吃惊。毕竟,大多数政策制定者会自信地预测,物质生活水平翻了两番,应当会使他们感觉比过去幸福得多。
然而,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之后,我们发现,幸福感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一个”U”形。生活满意度从1990年到2005年前后,呈下降趋势,到2010年有所恢复,达到了略低于1990年的水平。在这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时期,幸福感却出现这样的”U”形趋势,应该做何解释呢?
在自由市场改革启动之前,大多数中国城镇工薪阶层享受着所谓的”铁饭碗”,即永久的工作,以及由雇主提供的广泛的安全保障,其中包括食品补助、住房、医疗、儿童保障 、养老金,并为成年子女提供工作。在这段时期,尽管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要低很多,但是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却几乎与发达国家的人一样高。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向私有化转型,迅速打破了铁饭碗。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低下的国有企业中,数以十万计的工人下岗。失去工作也意味着失去雇主提供的安全保障。越来越多农民工进城务工,却享受不到福利。仍然在岗的城市工薪阶层,对自己的就业岗位是否安全、福利是否能够持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城镇地区生活满意度出现显著下降。
尽管在21世纪最初几年,工人下岗显著减少,失业水平也开始下降,中国人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担忧却仍在持续。
对于就业安全的担忧,在民众对经济状况满意度的感受中得到了反映。2007年,收入水平最低的三分之一中国人中,只有27%表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满意,这个数字与1990年的42%相比出现下降。收入水平最低的三分之一人口所反馈的健康状况也出现下降,这反映了社会保障这张安全网的破碎,这些人当中自称健康状况良好或很好的比例下降到了44%,而1990年的数字为54%。
中国的转型与中欧及东欧国家的转型,在若干方面存在相似性。我们掌握的中东欧国家生活满意度数据,与中国相似。在几乎所有国家,生活满意度最初都出现下降,随后又回升到了略低于转型前的水平。与幸福感变化的U形走向相伴随的,是出现大规模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崩溃,以及随后一定程度的好转。
然而,数据的相似性到此为止。在欧洲,经济增长最初急剧下降,但之后出现反弹,紧跟生活满意度数据的变化。但在中国,经济产出和消费迅速扩张的同时,生活满意度却出现下降。这种差异显示出,只有经济增长是不够的,就业安全和社会保障对人们的幸福感也十分关键。
我们能从中国的转型中学到些什么?当然不是说中国应当回到社会主义制度,回归那种粗放、低效的中央计划模式。但中国的市场转型,的确引发了普通中国人对一些事情的担忧,诸如能否找到并维持一份工作,能否获得平价、可靠的医疗服务,以及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政府近几年采取了一些措施扩大和改善失业及退休福利,此外还改善了医疗保障体系。然而社会安全网仍然需要大幅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正当建设强有力社会安全网的需求在美国受到攻击的同时,世界上最热衷资本主义的国家,却无意间证明了,社会保障对民众幸福感至关重要。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