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头版《中国重启怒江水电站大坝项目,怒江告急》别有用心地诬称怒江水电项目是一场”灾难” ,海外一些华文媒体不加思索地附和跟风,世界周刊《中国建水坝霸权不睦邻?》提到”去年云南澜沧江糯扎渡水坝经八年建设,投产发电,澜沧江上游数个大坝拦水,造成湄公河水位不足” 。 更傲慢地指责”但中国却不能蛮横,无视邻国水资源需求而用大坝堵住所有水源,否则引起公愤” 。世界周刊似乎只图政治正确,既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又缺少严谨逻辑推理,有失媒体的公平公正性。
理论上讲水坝的建设本身并不会改变河流的径流总量,而蓄洪能力越强的大坝、系列梯级大坝起到削峰滞洪的作用,反而会减少下游洪灾,增大河流的有效供水量。极端的例子是季节河流,当雨季到来洪水泛滥成灾,人们往往只能望水兴叹,看着宝贵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而无法利用;到了旱季的洪泛区又寸草不生,风沙弥漫,这样的河即使年径流量再大,人类受益有限。如果建设大坝把雨季的洪水蓄存起来以添补旱季的水资源不足,同时减少下游雨季水患的威胁,并产生清洁能源本是互利双赢的好事,怎么会成了堵住所有水源?说实在的,人类还没有一项技术可以堵住水源的。
大坝建成初期蓄水阶段如果控制不合理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减少下游的流量,如果只顾自己发电而不能兼顾下游的利益就蛮横、霸道了。然而即使如此流域的水一滴也没有减少,只是流过的时间段发生改变,总的来说水坝的作用使得雨季水位降低,旱季水位升高,而不是一概而论建水电站造成河流水位不足。因为水电站本身并不消耗水资源,它只是改变了径流的方式,如果上下游配合,水电站对下游有效利用水资源一定是利大于弊。当然如果从水资源的控制关系到国家战略利益的考虑就另当别论了。所以一些国家炒作中国水电建设实质不是水资源利用问题而是地缘政治问题,这也便是纽时高调宣称”怒江告急”的政治目的之一。。
美国第二大河科罗拉多河年均径流量185亿立方米,落差不到3000米,并不是一条径流量充沛,落差很大的国际河流,然而美国沿河共建了5座大型水电站,水资源利用率89%,留给下游墨西哥18.5亿立方米的流量以保河口三角洲地带不至于干枯。怒江在中国境内落差4840米,出境年径流量703亿立方米,是科罗拉多河的三倍多。在中国国务院《能源开发”十二五”规划》中,怒江5座水电列入规划。纽约时报《中国重启怒江水电站大坝项目,怒江告急》就是要把一个水电项目刻意炒做成重大国际政治问题。且不论纽约时报为何不为仅拿到10%水权的墨西哥打抱不平,很多美国人都知道科罗拉多河上的美国第二高坝葛兰峡谷大坝上世纪九十年代也曾因环境保护组织以保护鱼类资源为目的炒作到几乎被炸毁的闹剧,幸亏连续几年的流域性干旱让人们再次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才使得大坝得以保存,而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日益严重,更显的清洁能源的弥足珍贵。鱼类需要保护,地球更需要保护,皮之不在,毛将焉附?
水利项目的建设与否,应该留给科学家去论证,人为的政治炒作无论对上游或下游的水资源利用,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暖问题都是有害无益的。公众应该用理性科学的态度应对那些不负责任传媒的恶意渲染。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