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组织我们到开平一日游。汽车从广州出发,经过塘口、蚬冈、赤坎,进入开平境内,沿途高速公路两旁的田间和树丛中,连绵数十公里散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碉楼,在明媚的阳光下,这些希腊、罗马、哥特式的建筑显得格外凝重和显赫。
我们首站来到马降龙村。远远望去,碉楼分散掩映于茂密的树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我们参观了两栋碉楼:林庐和骏庐。这两座碉楼与其他碉楼一样,都是一栋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
当我用力推开碉楼那扇厚重的钢板铁门,似乎听见历史在发出沉重的叹息。进到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外国运回来的花地砖和墙上的印花以及欧式吊灯,彷佛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据说楼的主人在当时是很富裕的人家,不但花砖、家具从欧洲运进,就连水泥钢筋都是从英国和德国运回来的。一楼是厨房和厅堂,分别有两道厚重暗色的铁门把守着,戒备森严。厅堂正中摆设了祭祖的金碧辉煌的镂空烫金木雕神龛,挺庄严肃穆的。沿着窄而陡的楼梯走进碉楼内部,发现每层楼的地板上都留有一个和下一层相通的天井空,导游说是用来往楼上运东西的通道,不用的时候都用钢筋网盖住。在楼上的卧房,我看到了古旧的梳妆台,老式的大床,暖水瓶,在主人卧室,我还看到一张精致的红木雕花大床,床前还摆了一架洋琴,墙上挂着当年楼主人的照片,右边一扇窗很小,镶着粗粗的铁条,透过铁条,可以看到窗外一望无垠的稻田,像一方铺开的绿毯伸向远方。此刻,我感到时光似乎凝固了。看着身边这些古旧的桌椅床台,想象着他们当年在这里的饮食起居,不胜唏嘘。
上到平台,视野开阔,居高望下,看到一拨接一拨的人,源源不绝地穿过小巷,鱼贯而来,只为一睹碉楼沉重的过去和奢华的前身。平台上凉风习习,空气中沁着泥土的芳香,让人陶醉。放眼望去,四周田野上的野草翠绿,溪水潺潺,房前屋后的竹林果树在风中摇曳生姿,绿浪翻涌,还未收割的油菜,一片金黄,美极了。平台中间建有一个中西合璧的凉亭,六根立柱和穹顶是古罗马式的风格,顶部却是中式的六角攒尖琉璃瓦亭顶,中西建筑文化竟能如此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我还参观了自力村的碉楼群和立园别墅群,见识了百年前那些衣锦还乡的华侨和财主,为了维系家族的兴旺,是怎样殚思极虑地在故乡的村落里精雕细刻地构建起一座座坚不可摧的防御碉堡,打造出一个个世外桃源。
一路所见到的碉楼,不管高矮大小,同样的巧夺天工。碉楼的内部结构和布局都大致相同,各层有几个房间,各层都设有多个厨房,而且各种防御盗匪的瞭望口、暗枪口等设施齐全,最显眼的是所有碉楼的窗口外都一色安装了密实的铁窗门,那森严壁垒的感觉,让人一下子回到那匪患不绝、硝烟连连的年代。
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令开平碉楼铅华洗净。现在的碉楼大多都已人去楼空,那锈蚀的铁锁紧扣着沉重的铁栅门,彷佛锁住了历史,凝固了时光。然而,那些遥遥相望和隔门相邻的碉楼,有着太多太多久远的故事,即便楼身灰旧,门窗锈迹斑斑,也遮掩不住昔日的奢华与风光。人们不会忘记,这风光的背后是上一代人的辛酸与血汗,还记得卖猪仔的惨况,忘不了漂洋过海、离乡别井的苦楚。终究熬到衣锦荣归,家园,才是心中永远的支撑。
黄昏斜阳,归鸟盘桓。村口的大榕树下,一位老人在编制簸箕,一边编还一边唱着开平卖鸡调民歌,旁边有两个孩童在追逐嬉戏。暮色里,炊烟袅袅,夕阳下,碉楼矗立,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纯美的画卷,时光,彷佛一阕凝固的诗篇
我们首站来到马降龙村。远远望去,碉楼分散掩映于茂密的树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我们参观了两栋碉楼:林庐和骏庐。这两座碉楼与其他碉楼一样,都是一栋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
当我用力推开碉楼那扇厚重的钢板铁门,似乎听见历史在发出沉重的叹息。进到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外国运回来的花地砖和墙上的印花以及欧式吊灯,彷佛向我们述说着当年的显赫与繁华。
据说楼的主人在当时是很富裕的人家,不但花砖、家具从欧洲运进,就连水泥钢筋都是从英国和德国运回来的。一楼是厨房和厅堂,分别有两道厚重暗色的铁门把守着,戒备森严。厅堂正中摆设了祭祖的金碧辉煌的镂空烫金木雕神龛,挺庄严肃穆的。沿着窄而陡的楼梯走进碉楼内部,发现每层楼的地板上都留有一个和下一层相通的天井空,导游说是用来往楼上运东西的通道,不用的时候都用钢筋网盖住。在楼上的卧房,我看到了古旧的梳妆台,老式的大床,暖水瓶,在主人卧室,我还看到一张精致的红木雕花大床,床前还摆了一架洋琴,墙上挂着当年楼主人的照片,右边一扇窗很小,镶着粗粗的铁条,透过铁条,可以看到窗外一望无垠的稻田,像一方铺开的绿毯伸向远方。此刻,我感到时光似乎凝固了。看着身边这些古旧的桌椅床台,想象着他们当年在这里的饮食起居,不胜唏嘘。
上到平台,视野开阔,居高望下,看到一拨接一拨的人,源源不绝地穿过小巷,鱼贯而来,只为一睹碉楼沉重的过去和奢华的前身。平台上凉风习习,空气中沁着泥土的芳香,让人陶醉。放眼望去,四周田野上的野草翠绿,溪水潺潺,房前屋后的竹林果树在风中摇曳生姿,绿浪翻涌,还未收割的油菜,一片金黄,美极了。平台中间建有一个中西合璧的凉亭,六根立柱和穹顶是古罗马式的风格,顶部却是中式的六角攒尖琉璃瓦亭顶,中西建筑文化竟能如此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我还参观了自力村的碉楼群和立园别墅群,见识了百年前那些衣锦还乡的华侨和财主,为了维系家族的兴旺,是怎样殚思极虑地在故乡的村落里精雕细刻地构建起一座座坚不可摧的防御碉堡,打造出一个个世外桃源。
一路所见到的碉楼,不管高矮大小,同样的巧夺天工。碉楼的内部结构和布局都大致相同,各层有几个房间,各层都设有多个厨房,而且各种防御盗匪的瞭望口、暗枪口等设施齐全,最显眼的是所有碉楼的窗口外都一色安装了密实的铁窗门,那森严壁垒的感觉,让人一下子回到那匪患不绝、硝烟连连的年代。
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令开平碉楼铅华洗净。现在的碉楼大多都已人去楼空,那锈蚀的铁锁紧扣着沉重的铁栅门,彷佛锁住了历史,凝固了时光。然而,那些遥遥相望和隔门相邻的碉楼,有着太多太多久远的故事,即便楼身灰旧,门窗锈迹斑斑,也遮掩不住昔日的奢华与风光。人们不会忘记,这风光的背后是上一代人的辛酸与血汗,还记得卖猪仔的惨况,忘不了漂洋过海、离乡别井的苦楚。终究熬到衣锦荣归,家园,才是心中永远的支撑。
黄昏斜阳,归鸟盘桓。村口的大榕树下,一位老人在编制簸箕,一边编还一边唱着开平卖鸡调民歌,旁边有两个孩童在追逐嬉戏。暮色里,炊烟袅袅,夕阳下,碉楼矗立,眼前,犹如展开一幅纯美的画卷,时光,彷佛一阕凝固的诗篇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