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4月30日,星期一《世界日报》副刊
提起”民国”,正可谓百味杂陈。过去我所知道的”民国史”,也叫”中国近现代史”,还有一个说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很多年了,望着那艘1921年”幽灵”般飘在湖南嘉兴南湖上的”红船”,真正的”民国”,却掩藏在烟雨苍茫之间。
然而,历史终于还是历史。去年岁末回国,听说《中华民国史》煌煌十卷已慨然问世,在熙攘的北京街头,书店里赫然醒目的竟是《蒋介石日记》。2012年的新春,受美南作协的委托,邀约老同学沈宁:”来给我们讲讲你笔下的民国吧!”
这位沈兄,是我在陕西西北大学”七七级”的同窗,入校时他大我十五岁。我们那一班有七十人,原本只招五十,后来政审放宽,就有二十位家庭背景复杂的人被扩招进来,其中就有沈宁。沈宁的外公原是为蒋介石执笔多年的陶希圣,他的伯父又是民国七君子之一的大律师沈钧儒。1949年蔣介石撤退台灣,乘軍艦离開上海,到了吳淞口,陶希圣惦念女儿,請求蔣先生停了船,發電给上海警備司令湯恩伯,但沈宁的母親却堅決要留下来。这一瞬间的决定,遂有了沈宁后来斑驳沧桑的命运,他高中毕业后被放逐到陕北的黄土高原,直到1977年的赴考才成为老大学生。
1983年沈宁到美国留学,先是写纪实性作品,后转向家族故事的创作。很快,长篇传记小说《唢呐烟尘》在台湾出版(简体版为《刀口上的家族》),之后又有《百世门风》。近年来他开始撰写许多民国里的人物,如蔡元培、郁达夫、杜月笙、蒋介石、胡适、陈布雷、蒋纬国等,多是些让人惊诧的故事,用他的话说就是”抢救真实的历史”。
在沈宁看来,”民国”在大陆的三十年在中国历史上时间虽短,但成就却异样辉煌。正是在这个大时代,中国开始向着现代化的方向急剧迈进,并赢得了国际上的尊敬。民国时期的新闻自由、文化之灿烂,尤让后代仰慕。
怀想民国,首先想到的是政治人物,頭一個當然是孫中山。沈宁说,2011年,美国丹佛的英文報紙登一篇報導,說中國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孫中山正在丹佛為民國革命募捐。他在博德演講,接到革命軍電報,催他回國就任大總統。孫中山急忙動身,坐了一個月的船,才到上海。原来丹佛跟民國還有這麼一段緣。
在沈宁看来,早期民國的重要的人物必须提到袁世凱。不管後來人怎麼評論袁世凱,但罵他賣國却是不尊重歷史。袁世凱做總統的時候,日本為竊取在中國的利益,向中國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無理要求,袁世凱絞盡腦汁,動用各種手段,並向外界透漏日本要求,爭取民眾支持。先後歷時三個月,談判25次,逼迫日本兩次修改要求。日本提出最後通牒,用支持革命黨發動戰爭威脅,袁世才答應了日本的修正案,簽署其中關於山東和南滿的兩條,這兩條都沒有喪失中國主權。這些史料原件保存在天津博物館內,有案可查。
说到民國時期的很多政治領袖﹐沈宁认为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就是不卖国。都以为当年的吳佩孚是個野蠻粗魯的軍閥,其實吳佩孚是文人出身。美國《時代》周刊創刊於1923年,第二年首次刊出中國人封面,不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稱他是中國最強人。斯大林派到中國的特使越飛,給斯大林拍電報說:從吳佩孚那裡回來,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軍事組織:秩序和紀律極其嚴整,操練和訓練尤其出色。吳佩孚的死,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被日本特務所害。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吳佩孚戰敗,隱居起來。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通電反對偽滿洲國。1935年日本策划華北五省自治,請吳佩孚做華北王。吳佩孚拒絕。七七事變後,日軍又請他出任北平維持會會長,他不干。1938年日軍把華北偽政權和偽南京政府合并為一個漢奸政權,又拉吳佩孚做中國王,吳佩孚仍舊不答應,日本人很惱火。1939年12月4日,日本特務川本少將,日本軍醫石田,帶了衛隊,到吳佩孚家,借口給他治牙病,強行開刀,造成喉管切破,血流如注,一叫而絕身殉國。1940年1月24日,吳佩孚出殯,送行隊伍千人之多,北平市民自發沿途聚集,電車汽車全部停駛。
再说蒋介石先生,沈宁的心里是充满了敬重和感恩。1946年,抗战结束,沈宁母亲与父亲在上海结婚,由上海当时的市长钱大钧将军主婚,蒋介石特别派人送来一幅亲笔字。沈宁外公陶希圣曾執筆替蔣介石寫《中國之命運》,蔣先生的中文底子很好,逐字逐句地改。《中國之命運》出版之後,眾說紛紜,蔣緯國不高興,还跑去找外祖父理論。外祖父把手稿一本一本拿出來給他看,每頁上面都是密密麻麻批了紅字,根本已經看不出外祖父的黑筆,其实都是蔣介石自己寫的。北京中央電視台最近拍摄的五集電視片《奪命追逃》,主角正是沈宁的外祖父还有他的母親。那年?#39640;陶事件?#29190;发,是杜月笙先生到重慶,把外祖父帶到香港的汪日密約影件,給蔣介石看。蔣介石看過,決定公布天下。安排妥當之後,杜月笙提到,陶希圣的女儿和兩個儿子被日汪扣留上海当做人質。蔣介石聽了,就把汪日密約放回到檔案柜,告訴杜月笙,先把三个孩子救出上海,然後再公布密約。因為蔣介石這個命令,沈宁的母親才被杜月笙的五十个枪手營救出上海。杜先生在回香港的時候,遇日本空軍阻截,猛烈掃射。機師把飛機一路升高,甩掉日機。當時飛機設備簡陋,飛至八千尺,空氣稀薄,杜月笙呼吸困難,幾乎窒息。杜月笙下飛機,被擔架抬回家,經醫生急救,才喘過氣來。從此杜先生身體就垮了,最後也是因為氣喘病過世的。说到这个故事,沈宁哽咽道:”杜先生以命換命,救出我母親的性命。”
民国时所谓的”四大家族”,沈宁直言很令人懷疑。被歸做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先生,跟他的外祖父很要好。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從重慶搬回南京,陶希圣拿着中央日報的搬家費,一家六口,到了南京,租好房子,就分文沒有了。正愁中飯沒着落,陳立夫先生走進門來。他到新街口辦事,聽說陶希圣剛搬到這裡,就來噌中飯。外祖母沒轍,只好抄兩碗蛋抄飯打發。陳立夫退休來美國,怎麼個活法?開養雞場,吃蛋炒飯,像是四大家族幹的事嗎?
剛到台灣时,沈宁的外祖父一家到《中央日報》去申請家具,只領到一張吃飯桌子,四條桌腿,上面架個木板。加四把折疊木椅,不夠五個舅舅每人坐一個,更沒有外祖父的坐處。外祖母只好自己買回兩個書桌,四把椅子,讓舅舅們勉強能做功課。五個舅舅上學,每天中午放學回家要吃飯,時間緊,飯量大。外祖母每天出去排隊買米買菜,經常來不及,只好買些面粉,回家煮面條。後來王惕吾先生聽說了,不忍心,送兩袋米來。外祖母買個大瓦缸存放,搬家幾次,大瓦缸一直保存着,沒有碰壞,為了是留做紀念。
怀想民国,沈宁慨然:民国的學問家教育家胡適蔡元培王國維陳寅恪梅貽琦,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葉企孫錢學森華羅庚,都是民國造就的人材。还有藝術家趙丹白楊梅蘭芳馬連良吳祖光新鳳霞紅線女常香玉,文學家魯迅林语堂巴金老舍徐志摩朱自清曹禺沈從文張愛玲,美術家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真可谓各路英雄,后人实在无法超越,就连說相聲的都沒一個比得了侯寶林。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