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先:鳳凰城賀蘭一家(1878-1934)

唐孝先:鳳凰城賀蘭一家(1878-1934)
The Holland Family of Phoenix, 1878-1934
By Donna Carr
凤凰城 唐孝先(William Tang) 譯
本文實際上記述十九世紀中葉,早期中國移民賀蘭一家三代人,一百五十餘年滄桑歲月中的生死存亡、悲歡離合,以及鮮為人知的中美文化衝突,如:美國出生、成長的華裔姑娘,去到廣東,因身材高大、未纏小腳而難以出嫁的尷尬。棗譯者
後來終於改名為威廉 賀蘭(William Holland)的華人男子,1827年前後出生在中國,很可能出生地是廣東省的香山縣,在澳門以北。(香山是孫中山的出生地,後來改名為中山,以紀念他。)威廉是楊姓人家的孩子,讀書不少,足以讀寫中文。1849年到1882年期間,來美國的成千上萬中國勞工中,他是出類拔萃的。
大約1860年,他住在紐約,遇見埃倫 賀蘭(Ellen Holland),想必還娶了她。埃倫 賀蘭1823年或前後生於愛爾蘭。當時美國南部和西部普遍執行反種族雜婚法(the anti-miscegenation laws),由於紐約沒有制訂反種族雜婚法,華人男子得以合法與族裔外的女子通婚。對於愛爾蘭移民女子來說,華人平常不喝酒,勤勞,以家庭為重,比起千篇一律嗜好喝酒的愛爾蘭男人,她們更想嫁的是華人。也許是為了實用,他把姓名改為威廉 ?賀蘭。
威廉和埃倫的兒子約瑟夫 亨利(Joseph Henry),約生於1861年。當時他倆是否還有其他孩子,不得而知。
到1870年代後期,賀蘭家已有積累,有錢投資了。1878年9月17日,已經移居邊陲亞利桑那的威廉 ?賀蘭,用75美元從約翰 ?T?奧爾薩普(John T. Alsap)手裡買下鳳凰城新城區20號路段(Block 20)的3號地皮(Lot 3)。1880年亞利桑那鳳凰城聯邦人口普查登記表上,有William Holland,53歲,中國出生,和其他幾名華人洗衣工(包括有個名叫阿山姆[Ah Sam]的,後來他把地產買給了阿山姆。)住在單身漢居住的房子裡。
再講約瑟夫,他年輕時好像住過新墨西哥(New Mexico)的拉墨西亞(La Mesilla)。在那裡,他在約翰 G 伍茲(John G. Woods)開的旅館裡打工當侍者。旅館的入住者中,還有十名馬車伕。
雖然埃倫 ?賀蘭不在1880年鳳凰城聯邦人口普查表上,不過不久後出現在1880年11月24日的一份法律文件上。這時她和威廉已擁有20號路段1號、2號、3號地皮,還有75號路段14號、16號和18號地皮。1881年2月5日的一份文件上,記錄威廉 ?賀蘭賣給鄰居阿山姆細長的一片土地,沿著華盛頓街,在20號街段8號地皮上。他把他的英文姓名,按發音用中文字在證書上簽字。
1888年4月4日,有威廉在鳳凰城的最後一筆地產交易記錄。不久之後,賀蘭一家人去了中國,威廉和埃倫計劃在中國退休。他們還安排青年約瑟夫與名叫怡仙(Yit Sen音譯)的女孩結婚。怡仙1864年或1867年在香山出生,她家可能姓譚(Tam)。和當時中國婦女的實際情況一樣,她也纏過小腳。
可能約瑟夫婚後就回到亞利桑那照看家庭生意,而怡仙留在中國,直至1890年。當時中國的風俗習慣,年輕媳婦要服侍公婆的,這也是一個好機會,讓埃倫給怡仙教點英語。1890年,怡仙終於來到美國,很可能她婆婆埃倫和她同行。埃倫決意回美國,她知道她不適應在中國生活。那時正在實施「排華法案」,怡仙之所以能進入美國,原因是她已是美國出生的公民的妻子。
1891年,怡仙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伊麗莎白(Elizabeth, 1900年聯邦人口普查登記為Ezebell)和莉娜(Lena)。1892年1月20日,埃倫 ?賀蘭賣給她兒子約瑟夫20號街段的1號、2號、3號地皮,地產價達4000美元。賀蘭一家住在亞當斯街(Adams),在蒙特蘇瑪(Montzuma)和瑪利科帕(Maricopa)之間,那裡曾是鳳凰城第一條唐人街,約瑟夫在那裡打工當侍者。
怡仙快生第三個孩子時,約瑟夫的經濟狀況變得拮据起來。1893年10月4日,他主動向F. M.沙納斯基(F. M. Czarnowski提出,要是沙納斯基能幫他找到賣主,20號街段的1號、2號、3號地皮賣得5000美元,約瑟夫付給沙納斯基百份之五的佣金。1893年的5000美元,相當於今天的十二萬美元。顯然約瑟夫準備拿到賣地皮所得的錢後,返回中國,在中國過上皇帝般的生活。
僅兩天後,沙納斯基就找到賣主,約瑟夫意識到他大大低估地產價格了。他收回賣地意圖,告訴沙納斯基,每塊地皮要價5000美元,並不是三塊地皮合起來要價5000美元。因為約瑟夫拒付雙方同意的250美元佣金,沙納斯基控告威廉。
1893年10月11日,約瑟夫把20號路段的1號、2號、3號地皮抵押給菲奇與坎貝爾(Fitch & Campbell)律師,很可能是沙納斯基去法院告他而以地產抵押作法律辯護費用。賀蘭家的三女兒塞西莉亞(Cecilia)於1893年10月14日出生。約瑟夫的母親埃倫,1894年12月6日在鳳凰城去世。她的死亡證明書上記載她已婚,遺體要運往未加說明的地點。幾天後,約瑟夫在郡法院推事辦公室立下契據,稱埃倫已經把20號路段的全部4號地產直接賣給怡仙(記錄上用名Isabella「伊莎貝拉」),這樣能免得賀蘭家在未決的訴訟中有財產損失。
1895年,約瑟夫在(旅館?)接待處當搬運工人,賀蘭一家人住在亞當斯東街125號(125 E. Adams)。 接著約瑟夫和怡仙又當父母了,兒子約瑟夫 ?威廉(Joseph William),1895年8月4日出生;取名多拉(Dora)的女兒,1897年8月30日出生。那時約瑟夫受僱於一家餐館,一家人移居隔壁亞當斯東街127號(127 E. Adams)。1897年的報紙上一篇文章提到,約瑟夫偶爾在法院審理華人訴訟案時當翻譯,以增加收入。
1900年聯邦人口普查中,沒有登記約瑟夫 ?賀蘭、其父生於中國,所以有可能他不在家裡。不過怡仙和5名賀蘭家的孩子,都登記住在亞當斯街(Adams Street)。雖然沒有名叫多拉(Dora)的孩子,但有一個女兒凱瑟琳(Catherine),大概就是這樣年齡。賀蘭一家擁有自己的住宅,申報純值1830美元。
1901年初,約瑟夫諒必已經回到家裡,因為他的妻子懷上一對雙胞胎,並於1901年11月25日或27日出生。其中一個嬰兒西奧多(Theodore)於1901年12月18日死於衰弱。他的死亡證明書上的姓名Theodore Hallonger,寫錯了,還說他是梅薩(Mesa)的日裔嬰兒。其原因可能是怡仙第二次懷雙胞胎時,曾經準備在梅薩分娩,因為需要保胎,她還在那裡住了幾個星期。另一個嬰兒哈羅德(Harold),因腸胃炎死於1902年5月10日。這一對雙胞胎嬰兒夭折後,遺體埋葬在羅斯戴爾公墓(Rosedale Cemetery),合用一塊墓碑。
在一個愛國假日(可能是喬治 ?華盛頓生日)裡,賀蘭一家人參加鳳凰城市中心的遊行。他們被邀請乘在一輛花車上。那天他們在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照片顯示,怡仙和她最小的女兒穿著中式服裝,其他孩子都穿校服。從照片裡孩子們的年齡推測,這張照片大約攝於1903年。
1905年,約瑟夫 ?賀蘭在州議會大客廳當服務員,一家人仍住在亞當斯東街127號(127 E. Adams)。他家女孩子們長到十幾歲時,約瑟夫覺得按他當服務員的收入,養家活口越來越困難。他已經抵押他擁有的大部分房地產,後來又賣掉,這樣來應付他的經濟負擔。這經濟負擔,可能包括寄錢回中國養父親。1906年1月29日,約瑟夫賣掉了怡仙的最後一處房產,就是建在20號段4號地皮上的家庭住房。
無疑受了埃倫的影響,賀蘭一家信仰天主教,通常在鳳凰城市中心聖瑪麗天主教堂(St. Mary抯 Catholic Church)望彌撒。1906年5月14日拍攝的一張家庭照片,是塞西莉亞 ?賀蘭(Cecilia Holland)第一次領聖餐之際照的,約瑟夫 ?威廉身穿輔助神父的男童服裝。
照片裡除了約瑟夫 ?威廉外,還有他四位妹妹,和一位小男孩。這說明,約瑟夫和怡仙約於1904年生育過一名男孩。這名男孩在照了這張照片後不久就夭折了。今天,有關他已無從查考,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
也許這名男孩的夭折,給了這個家庭一次沉重的打擊。1906年至1910年間,怡仙和她四名美國出生的女兒乘船去中國。約瑟夫將上初中了,與父親留在鳳凰城。
1910年聯邦人口普查記錄了喬 ?賀蘭(Joe Holland,原文這樣寫的),已婚,男性華人,紐約出生,現在住在餐館業主湯姆 ?平(Tom Ping)坦佩(Tempe)的家裡。1914年,他和一位合作夥伴約翰 ?李(John Lee),在磨坊大街南街413號(419 South Mill Avenue)買下一間餐館。他們住在附近,即磨坊大街南街401 ?#34399;。1918年,里奇蒙餐館(Richmond Caf?遷至磨坊大街南街413號。
約瑟夫 ?亨利(Joseph Henry)唯一存活的兒子約瑟夫 ?威廉(Joseph William),1914年畢業於坦佩中學(Tempe High School),獲得最高成績。接著他入讀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但是1916年就輟學從軍。在海外服役14個月後,這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退伍軍人返回亞利桑那,在鹽河工程(Salt River Project, SRP)發電廠任電氣工程師。非常遺憾,1919年11月20日,他在發電廠意外事故中觸電。同年12月3日,他死於觸電後的燒傷。死後帶著軍人功勳,埋葬在聖弗朗西斯天主教公墓(St. Francis Catholic Cemetery)。
1921年,約瑟夫 ?亨利 ?賀蘭成為里奇蒙餐館東主,住在離餐館幾間門面之遙的卡薩 ?洛馬旅館(Casa Loma Hotel),磨坊大街南街320-398號。那時他成了一位著名人物,坦佩師範學校(Tempe Normal School,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前身)的學生經常光顧他的餐館。
賀蘭家的女孩子,在香山的日子過得並不舒暢。假如她們留在美國,可以嫁給中國人「紙兒子」,他們需要會說英語的太太。而且,可能她們從小吃了美國飲食,長得比大部分中國女性高大。她們沒有纏過小腳,在當時中國社會,小腳仍屬正常。她們似乎不適合做大房太太,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包辦婚姻,嫁給鰥夫做填房太太,地位、聲譽要遜色一點。
伊麗莎白(Elizabeth)嫁給一位譚(Tam)姓鰥夫,遷居夏威夷。莉娜(Lena)負債累累,迫使她她當了奴婢。雖然家裡人在1928年替她贖身,她最終未能回到她出生的國家。1920年代,塞西莉亞和多拉回到美國。塞西莉亞繼續她中斷的學業,一邊在她父親開在坦佩的餐館打工。她的數學確實很好,1927年5月27日她在坦佩聯合中學得到高中畢業文憑。
儘管如此,她父親1927年2月1日在亞利桑那坦佩因心臟衰竭去世時,她仍是單身。約瑟夫 ?亨利 ?賀蘭,葬在聖弗朗西斯天主教公墓他兒子約瑟夫 ?威廉的墓附近。沒有找到刊登的訃告。
1929年末,塞西莉亞替妹妹多拉辦理遲來的出生證明書,可能多拉需要這樣的文件作法律用途。1930年以來鳳凰城的市民姓名、地址錄裡,塞西莉亞列為侍者,住在第一街北137號。1934年,她住在麥迪遜西路719號。
1935年,塞西莉亞離開坦佩,移居舊金山唐人街。1935年11月16日,她嫁給一位喪妻的華人,他的中文名字叫譚廣中(Tam或Tom Gwok Chong的音譯)。像好多當時的中國移民那樣,他還用了一個更像英語發音的姓Chew,塞西莉亞亦以此為她的姓。這樁婚姻帶來了方便,譚廣中需要一位會說英語的太太來幫他料理商業事務。他擁有兩家賣蝦米的商店,大部分蝦看來產於舊金山中國漁場。
譚廣中於1945年去世後,專賣中國進口的乾貨和食品的零售企業永達公司(Wing Duck Company),不忘他的恩惠,僱用了塞西莉亞。她當收銀員,由於她數學運算能力高超,很少用算盤來計算一筆買賣。她除了在永達公司工作外,還替幾個華人宗親會管理財務。她絕對清廉正派,在戰後的唐人街,很有口碑。
塞西莉亞一直在永達公司工作,直到1948年她退休。雖然塞西莉亞和她妹妹多拉住得不是特別近,她和多拉始終保持聯繫。多拉與一位姓楊的人結婚,也住在舊金山。她們的姐姐伊麗莎白,有時會從夏威夷來看她們。1961年,塞西莉亞搬到一幢大樓的三樓公寓,這個公寓房子是她和她已故丈夫的一個孩子共有的。塞西莉亞在股票市場投資有頭腦,她的退休生活雖然不能大手大腳花錢,但是安然無恙。
塞西莉亞畢生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先在唐人街年代久遠的老聖瑪麗(Old St. Mary抯)教堂望彌撒,後來在亞細細聖弗朗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望彌撒。她把好多首飾奉獻給教會,包括一些她母親遺贈給她的首飾。這些首飾和聖餐器皿一起用在聖餐台上。
1975年塞西莉亞的妹妹多拉過世,那時她本人健康也不佳。塞西莉亞生命的最後五、六年,在舊金山一家養老院度過。1980年2月15日她死在這家養老院,終年86歲。
伊麗莎白 ?賀蘭 ?譚(Elizabeth Holland Tam)是兄弟姊妹中最後一個故去的,她於1983年6月離世。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