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 唐孝先
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于1950年9月在无锡录製的六首二胡、琵琶曲中,有一首二胡曲,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先生与阿炳商酌,定名为《二泉映月》。
这首感情丰富的乐曲,曲名很美,艺术上有强烈的感染力,曾获得「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已被选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
着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曾说过:「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此音乐的内涵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瞎子阿炳自己痛苦的身世。」
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小泽征尔,听了中央音乐学院姜剑华二胡独奏此曲后,说他有断肠之感。后来他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演奏《二泉映月》后说:「我指挥得不好,还没有充分发挥乐曲的长处。」
可见中外音乐界权威人士,都一致肯定《二泉映月》乐曲,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2010年02期《苏州杂志》上刊登了冬苗《陆文夫一生的「阿炳情缘」》一文,该文疑点重重,一直受熟知阿炳水平及其作品人士质疑。《陆文夫一生的「阿炳情缘」》曾被《扬子晚报》、《报刊文摘》转载,后来又变换不同的题目,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至今。文中居然说:「《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自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
那麽《知心客》是什麽样的曲调呢?《知心客》又名《码头调》,是流传于苏南的民间小调。曲调悦耳,婉转动听。各地传唱的歌词不同。江苏太仓流传的《知心客》具有代表性,歌曲确实描绘了青楼女子的生活。1937年上海明星公司摄製的电影《马路天使》的主题曲《天涯歌女》,就是贺绿汀先生根据《知心客》改变的。1964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三笑》中的插曲,也採用《知心客》的曲调填词而成。苏州民歌《大九连环》中《苏州风光》的第一段等等,也借用了《知心客》。可见民众对《知心客》并不陌生。1950年《二泉映月》录音问世后的头二十年,人们从未发现它与《知心客》有丝毫联繫。
这种谣传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有所增多。《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及《十番锣鼓》的着者、成功解读了宋代姜白石曲谱的近代民乐奠基人杨荫浏,把《知心客》的工尺谱译成简谱,并且记上原来的歌词,对照《二泉映月》曲谱,人们看到两首曲子的旋律,没有任何相似或相近的地方,曲调、风格和韵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1978年杨荫浏先生两次写信给着名二胡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黎松寿先生,谈及「《二泉映月》脱胎小曲《知心客》」之事。在1978年9月27日的信中写道:古怪之说越来越多。有人说,「阿炳的二泉映月脱胎于民间小曲知心客」,厖若让此说法成立,无异于承认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文不值。
同年10月11日杨荫浏给黎松寿的信中,再次提及《知心客》的问题厖「附上《知心客》的译稿(根据工尺谱)。您一看就会看出与《二泉映月》毫无关係。
由此可见,冬苗《陆文夫一生的「阿炳情缘」》中所说的「《二泉映月》并非阿炳创作,源出风月场中婊子和嫖客调情时,唱的淫曲《知心客》!」实属无稽之谈。
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纪念专集。
阿炳演奏《二泉映月》画像。
现存阿炳原音钢丝录音带。
1978年9月27日杨荫浏致黎松寿的信结尾部分。
1978年10月11日杨荫浏致黎松寿的信结尾部分。
从工尺谱翻译成简谱的《知心客》。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