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 气如虹
由于地方有不同译名,引起谈论有关翻译话题,实在很多很多,永远没完没了 。在国际间的地方译名,或者人名,以及特别物品名称,无论中文译外文,或外文译中文,均以音译居多,即是用本国相似的谐音,取代外国的语音。谐音即是同音或最接近的音韵。
比如:英文的New york中文以谐音纽约翻译,中文的香港,英文以谐音Hong Kong翻译,又如美国Washington,中文叫华盛顿,中国蒋介石,英文叫Chiang kai shek,互相以同样谐音取代,这样才可以沟通。
上面略述是指翻译的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谐音是误打误撞而来,有些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者是误解,广东人称为「会错意」的场合,时有发生。
华人移居外国,有些因语言不通造成无谓的误会,有些是外国人听不懂我们的话,产生了误解。传说澳门的外文名称就是误打误撞而来,一位澳门大叔被葡萄牙人询问这裡是什麽地方的时候,他正恼恨外国人霸佔自己国土,用粗话回答不知讲什麽,那句粗话谐音Macao,竟然成为澳门的外文译音,非常有趣。
数年前我旅游西雅图的时候,导游还说这名字是中文译音,据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华人家庭居住在西雅图外围地区,其女儿爱上了当地一位青年,父母的传统观念大加反对,其女不顾一切私奔了,父亲破口大骂「死丫头!」刚好有英国探险者经过,指着前面询问叫做什麽地方,他不懂英文,只见指着女儿出走的方向,馀怒未息地点头,大声说:「对呀!死丫头就是去了那裡呀!」英国人以为他说那裡叫Seattle,因此,西雅图是「死丫头」的译音。
这些是中文和外文的谐音趣事,搜集起来还有许多,可作为茶馀饭后的解闷笑料。在实际生活上,不仅是外国人,就是我们中国人之间,常常在谈话裡有时候也发生谐音的误解。譬如我曾说过,做童工时有位世叔解释「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就是将「有虞」作「有愚」谐音解读。「陶」的粤音和煳「涂」同音,所以解释为愚蠢、煳涂、荒唐,闹出笑话。
有位广州农夫说他的田裡时常有「盲虫附禾」,那是「盲从附和」的谐音;有位朋友去河内还剑湖旅游,观赏笼中锁着的大龟,他恍然大悟地说:「原来众望锁龟是在这裡!」也是「众望所归」的谐音。
最近在网路视频上也出现一段谐音的笑话,演绎一位少女求职应徵女秘书,男主管审阅履历表妥当,决定聘用,问她打算几时上班,她说随时都可以,就明天吧!男主管认为明天太急,依照公司规定,新进员工必须先陪训才可上班,该少女感到不安,喃喃自语:「原来当秘书真的要陪瞓厖」但为了工作,惟有怯懦地问:「那要陪瞓多久呢?」回答是一星期,每天两小时;哎哟!要陪瞓一星期,每次还要搞两小时那麽久,真正难为了本姑娘,可没办法呀,现在找寻一份好职业不容易,无可奈何,凸显羞怯脸色地问清楚:「咁,去你屋企瞓或者来我屋企瞓?」(那去你家睡觉还是来我家睡觉?)哗哗!正在喝水的男主管当堂全部喷了出来,原来少女将「陪训」误会为陪睡的意思,又是谐音的笑话。
过去在越南堤岸,就读福德中学和义安学校的学生,校方规定学生交谈不准使用方言,必须讲国语,让学生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有位男同学在路上遇到相识的女邻居,习惯顺口以国语询问:「小姐,妳去哪儿?」岂料对方怒气冲冲地回答:「你阿妈先係猪乸!」原来她听错「去哪」是广东话的「猪乸」(母猪),此君真个有冤无路诉。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谐音趣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接触朋友,听到说话要小心,相似谐音容易闹笑话。香港已故艺人黄霑曾经在电视节目问演员,小李飞刀是谁人所生,没有人懂得回答,他说:「当然是小李老母生呀!」语调已含不雅谐音在内;有的朋友说:「你怎样帮助人,别人泥菩萨过江,你还不是泥马过海。 」又是含有粗俗谐音,谨慎,谨慎。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