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淡手语

张肇鸿

有时和女儿一家人上餐馆或去到热闹的地方,当人声嘈杂时,懂手语的女儿和女婿会互相打手语,远远的也可以交谈。我总觉得能懂多种语言真好,在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交流。手语比起其它如摩尔密码,手旗语,信号灯语等等,更方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上的应用。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互相传沟通,之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的规则也少,因此聋哑人也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后,抽象的符号多了,复杂了,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就只好用手语来表达和沟通感情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哑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

法国第一位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

到了1760年,他把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于是开始编手语字典,可惜手势太复杂,不能广泛使用。

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抽象的表达就更难,所以到了1880年之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

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者并开始使用手语。日本也在1880年于东京设立第一所聋人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在中国山东成立启瘖(瘖读“音”,意即嗓子啞而發不出聲音)学校,她采用口语教学,出版一套用贝利字母拼音编辑的《启瘖初阶》读本。

聋人也有他们使用的大陆型手语,而且广行于北平、上海、南京和广东,甚至香港各地。1945年台湾光复,于是台北混合了一些大陆语。于是聋人所使用的手语逐渐现差异。

2018年7月1日,中国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在于语音。语言学家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听障人士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是语言的一个分支。然而,聋哑人的书面语言受到手语的限制,手语的“文字”是动态的,写出来要好几个图才能表达。

学习手语,“看图识字”很难,只有看老师的手势才较容易学会,当然,抽象思维就更难学习和理解了。有句成语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可是聋哑人用手语“说话”的最实际的写照。

 

女儿薮薇在她的儿子三、四岁时,曾教他学习手语,以其开发孩子的第二语言潜能。但教了一些日子就忽然不教了。我问她为何不教?她说,孩子学手语后,只同她打手势,不说话了!自己做聋哑教师却教出个哑人,岂不是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曾经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

2024年1月24日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