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城 氣如虹
全世界迎接了2018年,餘音猶在,華越民族又迎接傳統的農曆新年;丁酉雄雞進入尾聲,戊戌靈犬即將降臨,春節已在望。華越各大超級市場,充滿東方色彩,擺滿過年禮品:蜜餞糖果、煎堆油角、利市紅包、對聯揮春、梅花桃樹、黃菊柑橘厖應有盡有,洋溢着迎春過年的熱鬧景象。
居住於歐美國家,主流人士沒有過農曆年,但華越兩民族,仍然不忘本,保持傳統的風俗習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過年,即使沒有隆重慶祝,也有簡單儀式,闔家歡慶,讓年輕一代明白春節的意義。
農曆過年,華越民族非常重視,歲暮至新春期間,為了送舊迎新,忙得不可開交,就以亞利桑那大鳳凰城來說,這連串日子裡,社團就有許多活動,如春蕾初綻的華裔選美,廣東同鄉的團年歡聚,慈濟會的歲暮感恩祝福,跟着到來還有如來禪寺除夕交接迎春,中國週的過年展銷,各社團輪流組織慶祝,包括我參與理事的越華聯誼會春宴等,顯示了不可忽視的民間習俗,顯示了農曆過年是隆重的大節日。
《故事瓊林》的〈歲時〉篇有云:「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履端是初一元旦,人日是初七靈神。」說明過新年,迎春接福,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習俗上非常重視,在新春幾天,尤其是年初一開始,人人表現喜氣洋洋,見面時互相祝福說好話,教導孩子不要胡言亂語,盡量說吉祥詞句,禁忌粗話,碰到債主亦避免追討,改說祝賀語言。
迎春應說吉祥語,新年互道佳句好話,使我想起剛於上週提及廣東人講廣東話問題,當時沒有詳細論述,大多數廣東人特別注重吉利詞彙,不僅僅在新年期間,就是平日生活起居,對於帶有不吉利的諧音詞彙,都避免說出,必定想辦法更改為吉祥語。
最為普遍的,要算每年查看的曆法《通勝》了。我在越南時,與一般傳統家庭無異,年年都購買一本香港出版的曆書,用來擇吉辦事,喜慶大事,開張動工,揀選好時日,趨吉避凶,何時宜幹忌做,沖犯什麼等等,依照指示進行,一應俱全,稱為《通書》。廣東話的「書」與「輸」同音,聽起來好像通通輸清光的意思,賭友固然認為不順耳,做生意的人具備商戰精神,則要勝不輸,因此棄用通書,改稱《通勝》。
過年迎春,拜天地,祭祖先,燒爆竹,接財神,還有舞獅賀歲活動,讓過年增添高興歡樂氣勢;瑞獅威猛呈祥,瑞獅拜地主,家門祥瑞;瑞獅採青,採青是採摘生菜,諧音為「生財」之意;但是粵語瑞獅的「瑞」與「睡」同音,廣東人覺得昏昏欲睡不大好,乃改為「醒獅」。
更不可思議的是身體名詞,臉龐的眼耳口鼻唇舌牙齒,幾乎每日都提及,廣東人最不喜歡「舌頭」的「舌」,與蝕本的「蝕」同音,天天虧蝕怎麼得了?充滿晦氣,遂改叫「利」,甚至加上肉旁創造粵語新字「脷」;久而久之,很多新一代的廣東子女,竟然不知道「舌」才是「脷」的正確名稱。
另外一個是肝,廣東人上市場買豬肝,不叫豬肝而叫「豬潤」,豬肝枸杞湯,叫「豬潤煲枸杞」;理由是廣東人將錢財俗稱為「水」,荷包脹脹是「荷包疊水」,錢多的意思,肝諧音「乾」,荷包乾涸,表示沒有錢,不吉利,要潤澤才對,就叫「豬潤」。同樣地,有一種黃豆製成品是豆腐乾,廣東話叫「豆潤」。
再有就是逢凶化吉了,廣東話的「空」與「凶」同音,凡是有關空的用語,都改為吉,「吉房出租」,「吉屋出售」,「吉地平賣」等都屬逢「空」化吉所演繹。習慣了使用吉即是「空」的原故,甚至將吉祥揮春「大吉」也視為空白,一無所有。往昔在越南有位長者經營祭帳輓聯的生意,年近歲晚,有朋友詢問他近日生意怎樣,他巧妙地回答:「哦,人家平安我大吉啦!」
少年時到同學家中拜年,志在收受長輩紅包利市,通常會說「多謝伯父」或「多謝伯母」,有位伯母對我說:「新年千祈不要叫伯母!」原來伯母諧音「百無」,什麼都沒有,不吉利,要喚伯娘。
廣東人,不僅在不吉利的諧音上改為好兆頭的語氣,就連餐館菜單的「苦瓜炒牛肉」,也覺得「苦」字不好叫,帶有苦楚意思,改為「涼瓜大肉」,真個涼快一點。
以上種種,證明廣東話非常重視吉祥語意,日常生活的談話,凡諧音帶有不吉利的都改掉,習慣了這樣,新春降臨,就更不必擔心,迎春過年,一定說吉祥語句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