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省希望中文学校
十年级中文教师 Julian Wu
语言学习的四项技能听、说、读、写应是齐头并进的,其中听力和阅读属于输入过程的训练内容,而说和写属于输出方面的训练内容。在希望中文学校教授高年级中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华裔学生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相对于说话和写作而言,他们在听力和阅读的方面优势较为突出,这一方面于多数学生家长有意识从小在家庭环境中构建中文语境并培养阅读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接受、识别信息和加工、运用信息之间也存在和一个被动和主动的关系。化被动为主动就是打通语言四项技能内在矛盾的一个关键,当然也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也都会结合不同的学生和班级特点制定出风格各异、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笔者在此只想分享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教学感触,只是针对于高年级华裔中学生这一学习群体,几点拙见也仅供大家参考讨论,不妥之处,方家指正。
我认为在进行作文训练之前,要先有目的地让每一个学生对写作感兴趣,认识到写作不是一种无趣的笔头劳作,而是回忆和想象在纸上的一场浪漫约会。我会高频率地在班上介绍我喜欢的中英文作家,渲染写作的魅力,阐释写作能给生活和人生带来的广度和深度,把写作在更深层次的丰富的、美好的向度挖掘出来,学生就会主动试笔,想阻止都难。另外对班上爱好写作的典型要不吝真正热情的赞赏。这种看似是老师在指导写作之外的”功夫”,恰恰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写作内的”功夫”训练。举例来说,这次”鲁迅文学写作大赛”的亚省唯一获奖者何安琪就是个热爱写作的典型。每次我在班上介绍自己喜爱的作家的时候,总会顺便说一些作家的代表作, 这个时候安琪的眼睛总会放出好奇的光。我会给大家讲解其中故事的精彩片段,但讲到关键时刻我会戛然而止,这样布置任务,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去自行阅读后面的内容,总结后用课堂发言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另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布置”续写”的训练,过程中要针对性地综合训练语言的四项技能。一次我在课上进行完准备活动后布置了个题目练习写作,字数只要求写120字。多数同学绞尽脑汁在凑字数,可是安琪洋洋洒洒写了两页还停不住笔,看着大家都上交了作文,她有些急。这时我对她说,不忙,你可以回家完成剩下的内容,想写多少写多少。一周后上课,她交给我密密麻麻的五页半纸,是一个构思很巧妙的”穿越”故事,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用一个小时时间来和每一个同学分享安琪的那篇作文,分析精彩和不足的地方。这堂实例的讲解课,使她对写作的自信心和能力在那之后不断得到显著地提升,带动其他同学也都喜欢上了写作,原来只在纸上涂几句话、错字连篇的同学也愿意多写,去丰富故事情节,另外也期望得到大家对自己想象力的称赞。我会在课间”偷听”学生们聊天的内容,关注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这都是作文的好题目。对于课间阅读课外书的同学,我每次都会把学生读的书拿在手上大致翻看一遍,若是自己熟悉的,就告诉学生还可以扩大哪些阅读范围,不熟悉的,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迫使学生去对作者和作品有更深的了解。
其次来谈谈写作本身的训练。要领无非多读、多写、多改。现代科技使得资讯发达,人们的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时间因此变得很短,在学生们对写作感兴趣后,如何能使得他们进而带着这种兴趣专注地完成写作训练的过程?恐怕教师们在训练方案的设计上要稍微费些脑力。单纯地进行写作某一方面的训练,枯燥无味,学生和老师都容易得写作疲劳症,多种方式和媒体材料结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面对相同信息时不曾体察到的层面,这也凸显了教师作为训练主导者的作用。我曾在课上直接出过一个写作题目《为什么要学习中文》让大家来写,这样机械呆板地布置如此带有说教倾向性的题目,效果可想而知。交上来的作文泾渭分明地归为两类,前一类语言中满是假大空的官样文章,字里行间却充斥着对家长和学校多年来无奈的妥协与隐忍;另一类则是直白控诉式的战斗檄文,将愤懑已久的冤屈与不平于笔端一泻千里。但是两类都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这样的训练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这也促使我反思。后来我重新设计活动,写作内容不变,但是形式的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并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我观察到有几个学生喜欢英语辩论,于是就将作文题目设计成辩论题目,将学生分好正反方后,我要求每人将自己的辩词落实到笔头,将观点写成完整提纲式的句子,而不是几个字或词,并且小组讨论确保句法和意思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辩论。辩论过程是口头上的”脑筋风暴”,每个学生都在争强好胜之中说了准备之外更多的话。辩论结束后,我将他们的身份转为家长,写一封二十五年后要给自己的子女看的信,告诉他们学习中文或者不学中文的理由。只有落实在书写的文字上,想法才能精确的表达。于是每个人写出东西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最后一点也是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十分关键的一环,那就是教师与学生对于作文的讨论与修改。讨论是要厘清学生的原本逻辑是什么,经过学生自己的表达为什么其选词折射了部分语言的涵义,等等。这种过程虽然费时费力,不如教师直接在原文上修改来得干脆利索,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写作训练上受益。我会告诉学生们说海明威如何将《老人与海》原稿删除了三分之二后,又修改了二百多遍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会给学生们比较林肯和道格拉斯的演讲稿,并用他们的各自修改文稿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篇幅对文字魅力的影响。修改也绝不仅仅是停留在语法和句法层面的简单润色。经过讨论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多种改进意见,使其理解并学会运用在不同语境下的应该有怎样的多种恰当表述,每种表达如何与上下文合理衔接、与题目如何相互照应、与全文怎样融会贯通等等。总之,写作与修改是一种无止境的过程,就像教与学一样,只能在不断探索和坚持中相互促进。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