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 唐孝先
作者 唐孝先
1954年10月28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作家欧内斯特 ‧ 米勒 ‧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1961),「因为他精通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着《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登上文人荣耀最高峰的海明威,当时旅居古巴哈瓦那近郊瞭望山庄。
10月28日前的几个星期,海明威与诺贝尔奖的说法就传得沸沸扬扬。对于诺贝尔奖的任何谈论,都使他不悦。他感到他获奖的推测,如新的一阵波浪,勐地向他冲来。
海明威对诺贝尔委员会仍然怒气未消,他们偏爱他认为无关紧要的作家,多次把他搁置一边。他好多次在公众场合发牢骚,不把诺奖当一回事。
新一轮的谣传,不管如何具有说服力,可能更像「公牛的奶」,海明威尽量不去关心该死的「瑞典的事」。
事情更糟的是,从斯德哥尔摩传来的各种说法,集中到一点,即海明威和不知名的冰岛作家霍尔多 拉克斯涅斯(Halldor Laxness, 1902-1998)角逐到热火朝天。他认为,在无法真正角逐的领域裡角逐,是降低他身份;撃败拉克斯涅斯而获奖,也不值得一提。要是他与菲兹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或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争夺诺奖,倒也说得过去。
他着手造成这样的印象:不管他赢了没有,他无所谓。事实上,他渴望得诺贝尔奖好多年了。当事情发展越来越清楚他会赢,他强迫自己摆脱一股脑儿的烦恼。他要尽可能大大方方接受诺贝尔奖,同时又不把它当作了不起的事。
10月28日那天,他从工作室出来,心情并不好。他在写一本现在名叫《非洲书》的书,那天早晨写得不怎麽顺利。当读到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正式讲话时,他百感交集。
他一面读着演讲文稿,一面大声对他第四任太太玛丽 威尔希(Mary Welsh Hemingway, 1908-1986)说:「看在基督份上,淘气鬼(注一),”新闻记者的陈词滥调……用短句子……”,听听这句话—‘本能偏爱冷酷壮观的场面……’,他们把我变成一个残忍的人。还有这个—”简洁删改的”短篇小说,这些傢伙。外加说我’残忍麻木、玩世不恭’。」
「不要说了,他们说什麽,谁在乎?重要的是诺贝尔奖!你这些年一直为它愤愤不平—这些不说了,我为你感到骄傲。」玛丽把他说了一通。
「这要把那该死的马戏团弄下台,你知道吗?」海明威大发牢骚,「接下来六个月裡,我最多只能在纸上写两个字。」
「你会写下很多字的,」她安慰他,「并且你会欣赏该死的马戏团每一分钟演出。」
「见鬼去吧,闪光灯闪烁不停,我要小便都走不开。现在这……」玛丽靠上身子,吻他一下,让他不要再讲。 「老爹,你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唯一能把诺贝尔奖变成一块绒布围在脖子上的人。」
「不错,畜生,」海明威说,「我们一定能花这钱。可能我要买一架他妈的飞机。」
玛丽还没有来得及表示异议,有人拿着酒进来了。玛丽搀扶海明威舒舒服服坐在椅子裡,他喝着酒,脸上凄凉的神情逐步消失。这时为他庆贺的朋友都来了。那又怎麽样呢?说不定获奖也没有什麽不好。
他终于向围在他家门口的记者宣布:「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骄傲。」
然后他回到为他高兴欢呼的人们中,他为他选词简单、朴实无华感到自豪。海明威纵观人群,在古巴这裡,他有这麽一群哥儿们。
玛丽表现得体,她穿梭于宾客济济一堂的山庄客厅,确定每个人都喝上一杯、都有笑脸相迎。
海明威的感觉越来越好,他喝完杯中的酒,推挤而过宾朋满座的屋子,来到他办公室的电话机旁。他给好友布克 兰哈姆将军(注二)打电话。这时兰哈姆将军在医院刚动过疝气手术,正在恢复中。
「布克,」他说,「我就是要打电话告诉你,我得到了那个东西。」「你知道,就是那个瑞典的东西……」。
「确实好极了。」兰哈姆回答说。海明威请他来古巴「帮我一把」,应付民众、接待记者等等,但兰哈姆没有答应,只是向海明威表达良好的祝愿。
海明威挂上电话,回到宾客之中,电话铃又响了。玛丽从他身旁挤过去接电话,海明威扬起眉毛等候。
「纽约哈维 布雷特(注三)打来的。」玛丽把电话交给他,并轻轻耳语,「他要你说几句话。」
海明威说了非常精彩的话:「作为诺贝尔奖得主,我感到遗憾,因为这项奖从未颁发给马克 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从未颁发给亨利 詹姆士(Henry James, 1843-1916)。任何获奖人都要以谦恭之心受之。」布来特谢谢他,祝贺他,挂上电话。
海明威回到向他道贺的人群中。几小时后,他的满足感达到顶峰。他觉得,古巴的东西什麽都好。他斩钉截铁地说,要是他住在其他地方,他绝对写不出《老人与海》这本书的。
此时海明威想到柯希玛尔(注四)的许多朋友。渔民们为他划扬帆小艇,出没住海洋急流中,硕大无比的鱼就在那裡。
海明威对他们的勇敢深深钦佩。他向古巴渔民学习捕鱼技术,怎样在不同深度处布下钓鱼线,怎样把上了钩的金枪鱼取下,怎样开着渔艇在风浪中前进。
海明威看到柯希玛尔人民勤劳、诚实,他们从不自命不凡,乐意互相帮助,可敬可佩。他和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爱戴的特殊关係。
他心旷神怡,匆匆走到室外,召集瞭望山庄他的员工—园丁、司机等,共有十一位,请他们参加欢庆聚会,开怀畅饮。园丁波勃里奥 恩里盖斯记得,「等我们喝完酒,我连门都几乎找不到了。」
第一位电视採访记者到了,他是古巴电视台的一位潇洒年轻人。他把摄像机架在屋子裡,海明威用带有美国口音的西班牙语接受採访。
「海明威先生,」记者说,眼光一闪一闪透过太阳眼镜望着他,「我们想知道,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是怎样想的?用什麽感受?」
「首先,」海明威回答说,「我感受到快乐的感觉,接着快乐的感觉增加一点,后来再增加一点。现在我非常幸福,因为我成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普通的古巴人……。」
1954年12月10日,诺贝尔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海明威身体伤病交迫,不克远行,未能亲自出席领奖,而央求美国注瑞典大使约翰 卡波特(John Cabot, 1901-1981)代他出席。海明威事先写了一份获奖致辞,请大使代读。
海明威收到同奖状一起送到的奖章后,他把奖章送到古巴圣地亚哥,放置在古巴圣人柯勃蕾贞女(Virgen del Cobre)的神龛裡,把它献给了古巴人民。
注一:淘气鬼:原文Pickle,意为喜欢恶作剧的小孩。这裡是海明威对玛丽的暱称。
注二:布克 兰哈姆将军:General Buck Lanham,即Major General Charles T. Lanham,1902-1978,美国作家、诗人、职业军人。
注三:哈维 布雷特:Harvey Breit,1909-1968,美国诗人、编辑、剧作家,《纽约时报》书籍评论员。
注四:柯希玛尔:Cojimar,海明威古巴故居所在小镇名。
瑞典驻古巴大使珀 冈纳 维海尔姆 奥若尔(Per Gunnar Vihelm Aurell)(右),到海明威(左)家送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奖状、奖章等。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