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学术交流项目
”孔子的72门徒,大部分都是烂仔,有学问会说话的转来转去就那么几个人,他们跟你们一样的,教授在上面讲课,你们就在下面玩手机。。。。。”全场哄堂大笑,几个同学畏畏缩缩地赶紧把手机收好。这是2014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第一场学术交流项目,四川大学的王晓路教授在《鬼 洋鬼子 老外-中国西方观的演进》的讲述。
2014年2月21日下午4点半,王晓路教授在文学与语言大楼2号阶梯教室为100多名教授、硕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社会人士带来这场精彩主题讲座。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与文学院教授伯夷博士(Stephen Bokenkamp) 主持了本场讲座。
这场讲座,王教授用汉语进行,讨论了中国对西方人的各种称呼并分析认为中国文化从来就是与外来文化互识、交融、碰撞、吸纳的过程。王教授首先从”鬼”这一形象开始,回顾了”鬼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并表示在佛教传来之前,鬼这一形象是好坏善恶并存。他还列举介绍了中国古时对外族人民的称呼,比如”东夷、北狄和南蛮”,然后引出”洋鬼子”这一概念,并认为这一称呼是随着中国民族文化危机而改变的。接着,王教授以清朝官方和民间所描述的鬼与洋人形象为切入点,细数了各类记录中稀奇古怪的洋人形象,让听众大为惊讶。他进一步论证了中国文化是一个与他者文化不断交往的形成史。最后他重点介绍了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讲述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肇始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已经亲切地称呼外国人为”老外”这一事实,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面对现代精神开放。
王教授的演讲风格轻松诙谐,演讲内容深入浅出,一方面将国内时下流行的话题和段子巧妙地插入演讲中,无论是”甄嬛传”、”北京的哥”、”煽情选秀”还是”耐克鞋”或者”微信”,王教授都是信手拈来,使得听众在会心的笑声中领会个中要义;另一方面,王教授的讲座又非常”接地气”,他对当代留学生生活和心态的精准把握让在场听众惊叹不已。大家对王教授的讲座内容都很感兴趣,争相提问,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讲座后,孔子学院还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招待会,从而使得听众们能够更加直接地和王教授进行交流。在招待会上,大家一边享用着丰盛的美食,一边和王教授继续讨论文化和文学批评的话题。此次讲座反映极佳,在社会各界取得广泛关注和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教授这次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期间举办了三场主题讲座,并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进行了多次会谈,加强双方了解,并讨论促进今后孔子学院和四川大学的进一步教学和研究合作。今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还将进一步组织和拓展此类项目,为更大范围地提升美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以及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和学术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晓路演讲现场
讲座现场照片
现场问答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