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优雅、有品位著称的苹果产品,仅仅因为一个网络流行语就被拉下”简约时尚国际范”的神坛?这件事真的发生了,这个词就是”土豪金”。今年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一改往年只发布黑白两款颜色iPhone的传统,首次推出金色版。从商业角度看,金色iPhone很成功,受到消费者的热捧。然而就在发布会后不到一周,网友们迅速给它起了一个颇具乡土特色的封号棗”土豪金”。地铁站口的专业贴膜人士还推出了”土豪金贴膜”,让你老旧的iPhone 5瞬间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
”土豪”这个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升温,据称来自于下面这个段子:
青年问禅师:”大师,我现在很富有,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快乐,您能指点我该怎么做吗?”禅师问:”何谓富有?”青年回答:”银行卡里8位数,五道口有3套房不算富有吗?”禅师没说话,只伸出了一只手,青年恍然大悟:”禅师是让我懂得感恩与回报?””不,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很快,”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就成为网络口头禅。据《北京青年报》报道,”Tuhao”一词还引起了《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有可能正式被承认为一个英文单词。
”土豪”一词本来具有浓厚的阶级斗争色彩,意指称霸一方、鱼肉乡里的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运动奠定了今天中国”红色江山”的基础。今天”土豪”中的”土”字,再也没有地域的含义,而是和”土包子”、”土掉渣儿”等词同义,虽然尖酸,却没有仇恨的成分。”土豪”一词的流行,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进步。因为它把人群划分的标准又增加了一个维度棗品味。
2012年,”屌丝”一词大行其道,”屌丝棗高帅富”这个两极分化的模型成了最流行的人群划分体系。”高帅富”虽然包含三个指标,但是谁都知道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富”。电影《小时代》上映后,作家郭敬明大赚了一笔,有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郭敬明身家七亿成”帅富”》。这当然是一些促狭媒体人利用郭敬明的身高恶搞,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有钱,不管此人高不高、帅不帅,都可以称作”高帅富”。
”屌丝”文化对于金钱采取完全跪拜的态度,甚至用”跪舔”这个词来表达这种姿态。可见表面上颇显个性的”屌丝”文化,不过是民间早已有之的拜金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从”喜当爹”、”逆袭”等词即可看出)在网络上的翻版。直到”土豪”的横空出世,这种单线条的评判标准才得到改观。
”土豪”虽然只有两个字,却准确地表达了划分人群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标准。”土”字的意思是缺乏时尚眼光和审美能力,与之对应的是”潮”和”雅”;”豪”字的意思是富有、豪华,与之对应的是”穷”。还有网友画了一个坐标系,横轴表示有没有思想,纵轴表示有没有钱。两条坐标轴把人群分为四类:”有钱有思想的是高帅富、有钱没思想的是土豪、没钱有思想的是文艺青年、没钱又没思想的就是屌丝。”在这个坐标系中,处于社会食物链顶端的仍然是”高帅富”、底层的仍然是”屌丝”,不同的是多了”土豪”和”文艺青年”这两个中间阶层。他们都同时具有精英和草根的一些特质又彼此截然不同。这种更加多元化的标准的产生,是因为人们不相信金钱以外的东西已经很久了。
进入1990年代以后,中国人告别了理想主义的宏大叙事,开始了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逐,精神需求被抛弃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二十多年过来,餐桌越来越满,腰围越来越粗,人们却发现与经济增长相伴而行的不仅有物质的富足,也有越来越强烈的被剥夺感。疯涨的房价、无处安身的大都市、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在国家的崛起面前,个人生活显得渺小而无奈。
自然而然,对”土豪”的揶揄延伸到公共领域。10月份,施工中的人民日报新大楼因为铺上一层黄色外衣而被称为”土豪金”大楼。之前这座大楼就曾因为形似男性性器官而饱受讥笑。各地斥巨资兴建的地标性建筑也往往遭到嘲弄。网友用”大裤衩”(央视大楼)、”大秋裤”(苏州东方之门)等俗常字眼化解掉官方希望塑造的辉煌壮丽的形象。其实网友们这么做并非心存恶意,只是不想继续被外形粗暴的巨型建筑所感动。”品味”一词本与政治无关,但是政治制度除了可以划分为民主与专制、先进与落后以外,本身也有优雅与粗陋之别。当一个人受不了劣质的饮食、不肯穿艳俗的服装、听不进”农业重金属”的时候,你怎么指望他会欣赏街头粗制滥造的宣传画?
其实官方也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显得文艺一点。国家大剧院时常会邀请国际知名芭蕾舞团、歌剧团来华演出;国家博物馆也不惜重金引进法国卢浮宫、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的珍贵艺术品举办展览。不过”装文艺”的努力时常以颇具”土豪”风格的方式进行,央视新闻在宣传国家博物馆的一次大型展览时,就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38463;波罗》的私处打上了马赛克。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恶搞热潮,他们发起了”给名作穿衣服”运动,通过Photoshop给《维纳斯》穿上了比基尼、给《掷铁饼者》穿上了运动服,连罗丹的《思想者》都穿上了沙滩裤厖
好在种种恶搞只是出于玩笑,面对”土豪”,文艺青年们既没有像文革时期革命小将那样打翻在地再踩上一万只脚,也没有以”屌丝”的心态甘心”跪舔”,而是采用一种平视的姿态”求交友”。
回顾2013年,厦门公交自焚案、首都机场爆炸案、天安门恐怖袭击、新疆巴楚暴力袭击、温岭医生被刺等事件让人们深深不安。点开这些新闻的网友评论,隔岸观火式的叫好和充满种族歧视的杀戮言论比比皆是。人们似乎已经不愿意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甚至”理中客”(理性、中立、客观的缩写)也和”五毛”、”美分”一样成了遭人讥讽的靶子。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土豪”们同样缺乏安全感。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如何富起来的时候,他们面临一个同样棘手的问题:富起来之后怎么办?除了购买大量的奢侈品、房产、送孩子出国之外,中国的富人很少投身慈善事业,也缺乏更好的花钱渠道。有钱不能合理支出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中国的富人正在承担这个损失,被称作”土豪”,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缺乏心灵的归宿、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其他社会阶层的认同,”土豪”们确实需要找朋友了。
现在网上主动跳出来这么多愿意做朋友的人,他们就像不同阶层的粘合剂,让这个满是裂痕的社会免于崩溃。也许有人说,这些人是贪图”土豪”的钱,并非真心做朋友。但不要忘了,社会中最健康的关系莫过于互惠互利,各取所需,做生意总比做敌人好多了。如果”土豪”和”文艺青年”真能手拉着手,吃着火锅唱着歌,先富帮后富、先雅帮后雅,岂不是好事?在风行一时的”土豪”文化中,最值得珍惜的无非是”做朋友”三个字。
转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