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笔会】方正:秋天有感

【凤凰笔会】方正:秋天有感
凤凰城 方正
  立秋了,天气冷,老祖宗的气准得令人不可思

  秋天是跟感有点瓜葛,秋湖的水美得让人叹息,秋天的落叶让人伤感,秋天的夕阳更让人恋恋不舍。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这对名句是文人对秋景最出神入化的描写。
  秋天跟月亮也扯不清关系,中秋月,三五好友凑到一起茶当歌,吃着手里的小月,傻傻凝望天空中的大月出神。
  欲乘而去,又恐楼玉宇, 起舞弄清影,高寒,冰美人嫦娥,你为什么偏偏要跑到月亮那不生蛋的地方去呢?
月亮粑粑,肚里(里面)坐个爹爹,
爹爹出来买菜,碰达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绣扎糍粑,
粑跌得井里,变扎蛤蟆,
蛤蟆伸脚,变扎喜鹊,
鹊上树,变扎斑鸠,
鸠咕咕咕, 和尚呷豆腐,
豆腐一匍渣,和尚呷粑粑,
粑粑一匍壳, 和尚呷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望哒天,
天上四扎字, 和尚犯哒事,
事又犯得恶,抓哒和尚剁脑壳。
  这首我少年代最湖南通俗民间诗歌,我女儿也能吟唱一二。
  中国曾经是个诗歌王国,唐宋两朝发展到顶峰,天上月亮一个,地下诗人无数。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以月光为题,夜色为景,创作了无数流芳百世的不朽之作。
  艺术语言和形式虽各有千秋,但对月光的情有独钟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所共有的情结。
  月光仿佛有某种奇幻的魔力,的思绪在夜色的笼罩下自由驰骋, 起伏的情感融入月光的幻想, 心中流淌出一首首描写月光和夜色的佳作,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数。
  音乐中以月光为题的也很多, 比如德彪西的月光,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还有肖邦的夜曲。
  说到音乐中的夜色和月光,不能不提到波兰的钢琴诗人肖邦。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生于波兰,自幼喜爱民间音乐,极富天才。七岁时开始作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成为波兰著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后来波兰沦陷,在漫长的一百多年里,波兰三次分别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瓜分。不愿臣服的肖邦,下半生都是在国外渡的,终生都没能回到他热爱的乡。在华沙的萧邦公园里,至今还有一座萧邦的雕像,他的头向着东凝 视著祖国,至死也不暝目。
  肖邦在国外流亡的日子,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的不朽钢琴作品。沙俄曾想收买他,授予他[俄帝国首席钢琴家]的称号,但被肖邦辞拒绝.
  肖邦晚年思乡情切,生活得十分痛苦和寂寞, 他称自己为[远离母亲的儿子],死前嘱附亲人把心脏运回祖国埋葬, 以了却多年的思乡之苦。
  肖邦一生中共写了21 夜曲,首首精巧细腻,浪漫清幽,充满了诗情画意,杳渺幽香,让人爱不释手。
  其中这首E调夜曲(作品9第2号),作于1830年,是萧邦所有的夜曲中最脍 炙人口的一首,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恬静,优美,精雕细琢,仿佛水晶灯般的晶莹剔透。
  夜深人静, 籁俱寂, 漫游在萧邦幻美的音乐天地里, 原来音的世界可以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深不可 测!
  飘渺的夜色雾气之中,银白色的月光缓缓地照在宁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晚风荡漾, 有如酣饮了一壶美酒,醉倒在夜色的月光里。
夜色清幽霜满楼,
栏晓月照枝头。
惊酒醒心何往?
雾秋寒点点愁。
  萧邦的夜曲,将波兰民族音乐马祖卡舞,兰舞曲和圆舞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装饰音与半音音阶,转调以及双手节奏的复杂组合,写出充满美感和纯粹钢琴音乐,大大扩展了钢琴音色的表现力和生命力。鲁宾斯坦曾说:萧邦是钢琴中的灵魂,是钢琴的吟游诗人。
  与前辈大师们描写月光有所不同,德彪西这首《月光》更注重对月光的真实感觉和印象,连同他的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开闯了印象主义之先河,成为印象派的传世经典之作。这首月光写于1890年,是钢琴组曲《贝加摩组曲》中的一首。
  《月光》这首曲子是基于对意大利北部贝加摩地区月光的印象,运用了色彩极其丰富的和声,对宁静湖水中的朦胧夜色,水中的婆挲倒影,皎洁斑斓的月光的迷人色彩,都有着非常准确和感性的描写。
  不同于贝多芬,肖邦对月光的浪漫阐述,德彪西的月光世界,没有鲜明的对比和戏剧性冲突,非常强调和谐,用哲理般的思想,写实的象征手法,平静感受着光与影的色彩和自然韵律,如同梦境一般地飘浮在雾朦朦的清凉空气之中,月光之下。。。。。。
20130928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