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勤,字时敏,号少月,湖北松滋人,明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生,喜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年)中癸丑科进士,授江苏无鍚知县,年方二十又三。
那时有日本倭寇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姦淫掳掠,无恶不作。而无锡古城牆,年久失修,风雨侵蚀,残塌湮废,不敷御敌。文徵明长子文彭有诗为证:「昔尝经此地,荒草蔽頽垣。狂寇年至,危城一旦完。」王其勤到无锡上任第三天,即与乡绅商量商讨修筑城牆之事。
经过约一年策划,克服种种困难,城砖、石料等才备齐。自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年二月初九至四月二十日,用了七十天时间,将原来无锡土城垣改建成一座周长一千七百八十三丈六尺一寸(约合十二华里),高两丈一尺,宽一丈多的砖石城牆。城牆筑成后二日,倭寇就到无锡,然不得而入。王其勤率兵出击获胜,倭寇败退。
邻近诸邑,如镇江、苏州等,倭寇都入城骚扰,百姓遭殃。
为纪念无锡知县王其勤,褒扬其丰功伟绩,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建松滋王候庙于无锡南城门外南水仙庙内,兴南宋文天祥部将,抵抗元军而殉职的尹王、麻士龙二将军合祀一处。
无锡当年的城牆连同城门,已于一九五一年全部,彻底拆除,拆城牆时,一位有识之士曾用报纸写成大字报,贴在城牆上,呼吁保留历史建筑,停止拆城牆,但大势所趋,无法挽回。
我的叔祖父,丝业工商业者唐文铭和地方士绅黄卓儒,联名恭请国民政府林森主席题书的「浩气长存」匾额,仍高悬在松滋王候庙大殿上方,供海内外人士瞻仰。民间流传有关王其勤的各种传说,其中之一就是他斩子正法的悲壮故事。
话说王其勤命令其独生子(另一说是义子,又一说是远房侄子)王克宝督工修城,限期七十天完工,并立下军令状。筑城军民连续苦干了三天三夜,疲惫不堪,王克宝起了怜悯之心,允许他们休息片刻,不料一歇下来军民都呼呼大睡不醒,那天深夜,王其勤带人从西门、南门一路巡视施工进度,行至东门一段时,郄发现此地段冷冷清清,没人施工。王其勤十分惊讶,得知情况后大怒,责骂儿子失职,蔑视军令,把全城百姓生命财产当儿戏,下令就地正法。吓醒后的军民全部脆下哀求,王其勤不为所动,仍将王克宝斩首。
王其勤大义灭亲,执法如山的义举,震撼和激励全城军民。于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日夜轮班,挑灯苦战,终于如期把无锡城牆修得固若金汤,保全了全城十多万人的性命财产。
无锡百姓在王其勤斩子的东门苏家弄口,造了克宝桥,以怀因体恤军民而死的王克宝。
不过具有权威性的史志、碑记、文献,如明万曆二年(一五七四年)刋印的《无锡县志》,清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年)邑候徐永言立的「南水仙庙免精碑记」,清道光年间薛玉堂刻印版,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高松涛再刻版,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铅印版,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大字合刊本版等四种版本的《松滋王公揽袂集.祠庙记》,清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刊印的《无锡金匮县志》,以及民国时期南水仙庙董事邱履德、黄卓儒、唐文铭、殷赓陛、蒋厚齐立的「尹麻二将军忠迹碑记」,都没有王其勤斩子正法的记载,也没有斩任何督工官员的事情。可见这种传说,纯属民间编造,是没有史实根据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