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先:《春江花月夜》诗与曲

唐孝先:《春江花月夜》诗与曲
  唐代诗人张若虚七言古诗《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头,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用清丽之笔,再现江南春夜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之情。该诗意境空明,缠绵非惻,词清语丽,韵调优美,写景写情交职成文,被前人誉為”孤篇盖全唐”,闻一多称之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诗人也因”孤篇横绝,竟為大家。”
  古典琵琶大套文曲《夕阳簫鼓》,又名《潯阳月夜》、《潯阳琵琶》或《潯阳曲》,意境深远,乐音悠长,明清时期就已流传。《夕阳簫鼓》曲名最早见於清代姚燮《今乐考证》,而曲谱最早见於鞠自林所传《閒叙幽音》琵琶谱,以及一八一九年《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等。一般说法,此曲后来取意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
   我的看法是,一九二五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覲文,将《夕阳簫鼓》改為丝竹合奏,而唐代诗人白居易名篇《琵琶行》首二句即為”潯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索索。”后面又说:”我从去年辞帝京,謫居卧病潯阳城。潯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三次提到潯阳(今江西九江境内长江段)。
  因為《夕阳簫鼓》又名《潯阳月夜》、《潯阳琵琶》或《潯阳曲》,就根据成诗於潯阳畔的《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句,更名為《春江花月夜》,乐曲主奏乐器為琵琶、簫。
  《春江花月夜》作為民族器乐曲,全曲分成十段:一,江楼鐘鼓;二,月上东山;三,风迴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云深际;六,渔舟唱晚;七,洄澜拍岸;八,橈鸣远瀨;九,欸乃归舟;十,尾声。
  后来中国中央广播乐团指挥彭修文,对此曲进行细腻的艺术处理。他运用大乐队拥有的丰富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使该曲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充满内在的激情,从而名立中国传统乐曲之首,二〇〇八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奏了此曲。
  《春江花月夜》既有中国民族乐器独奏、不同配器组合的演奏,也有改编成钢琴曲、西洋管弦乐曲等表现形式。
  《春江花月夜》全诗朗颂,配上《春江花月夜》全曲伴奏,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让人欣赏原汁原味的诗和曲。
   经孟庆华填词、改编,由京剧名角于魁智(老生)、李胜素(青衣)对唱的京腔京调《春江花月夜》,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