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年12月3日早上,国家计生委宣传教育司新闻管理处副处长蔡菲给我发来短信:”有关信息请关注中国人口网。”打开电脑,计生委网站的头条新闻就是:”我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解决好群众办证难问题”。
通知的主要内容是”切实简化办证流程、解决流动人口等人群办证难问题”,其中提到”对于流动育龄夫妻因长期或多次、多地流动无法证明婚育状况、信息核实确实存在困难等特殊情况,受理地可依据当事人的承诺,为其办理生育服务证(登记)。”简言之,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可以就地办理准生证。
短短一个多小时,这则新闻就被推送到各大网站的头条,微博里更是十分热闹。不少网友@我,说看到这个新闻就想到了我,想到了我给未出生的孩子办证难的经历,想到了2012年9月21日发表于纽约时报中文网的文章《被”批准出生”的孩子》。还有网友戏称”高明勇打赢了”。
《被”批准出生”的孩子》发表后,在新浪微博上被转发上千次,评论数百次。之后我将文章贴在网易和新浪的博客,网易博客三天的点击率已将近40万,新浪博客的点击率一天之内也达到了十几万。之后我在发表于人民网的一份《全国人口与计生舆情周报》(2012.10.8?012.10.14)(由深圳市中鸿在线公司整理)中发现,《被”批准出生”的孩子》被列入”计生博文、论坛”排名第一。
我以前听说孩子出生要办准生证,总没有当回事,以为正常走程序就行了。没想到,这却成为我个人在2012年的最大事件。2012年4月,妻子一怀孕,我们就开始联系老家的计生办,给孩子办准生证。没想到,条件符合,材料齐全,却因不同地区间的规定不统一而被卡住了。9月,妻子的肚子日隆,可是”准生证”还没有拿到。我在微博上将经历简单写了一下,没想到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应纽约时报中文网的邀请,将这件”小事”写成了《被”批准出生”的孩子》。
国庆期间,经中间人协调,我和妻子专门坐火车回老家,拿到了准生证。我想,这个事情可能就结束了。
过了国庆,10月12日,我所供职的报社《新京报》热线电话告诉我,说国家计生委在联系我,请我尽快回电话。看到消息,心中一惊,不知是福是祸。虽心中存疑,我还是尽快给对方回了电话。
联系我的,是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应对方要求,因为职责所限不具有对外发布信息的权力,因此不提及姓名),他想沟通有关《被?#25209;准出生?#30340;孩子》这篇文章事宜,态度很友好。说实话,得到国家计生委的积极回应,我再次感到出乎意料。
他首先对我在办理准生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向我道歉,然后问我自己的准生证办得怎么样,我说已经办好了。
他还感谢我对他们工作提出的意见,问我有什么诉求,我提了三点建议:一、办证难不是孤立的个案,从舆情反应看,很多人都有切肤之痛,更多的人还在办证难的路上,期待能在制度层面解决问题;二、现在舆论正在聚焦办证难,希望能正视民意,给予积极回应,而不是让怨愤之气继续积累;三、在正式的解决办法出台前,能否开通一个”绿色通道”,让正处在办证难中的人群,问题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当时,对方回复说:”《被’批准出生’的孩子》这篇文章影响较大,是办证难的典型问题,类似问题也有过调研,预计12月初会推出相关的’管理办法’。”
我当时提出,想与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对话,并依据要求发了采访提纲,提出了包括计生委有关”准生证”办理的现有规定是出于什么考虑,国家计生委是如何监测舆论呼声的,面对舆论如何在制度层面解决问题,以及是否会取消”准生证”等问题。后来,按照计生委内部规定,采访事宜转移到计生委的宣教司,新闻管理处的副处长蔡菲一直与我保持沟通联系。再后来,因十八大的召开,采访一直推迟,至今尚未落实。
期间,为了配合采访,更为了准确把握”准生证”问题的严峻性,清华大学媒介实验室(也称”清研咨询”)也在我的请求下进行了一项关于《”准生证”该取消吗?》的专项调查。此次调查是根据他们自主研发的NetTouch网络调查系统对实名制样本组随机发放问卷展开,回收有效问卷1011份,受访者均为已婚人士。其中办理过”准生证”的占受访人的92.4%;感到办”准生证”困难的占44.2%;认为流动人口办准生证不需要回老家办理占60.1%。
这个调研结果与我个人所观察到的舆情反应基本一致。解决”准生证”办证难的问题,确实是势在必行,民意所向。
所以,12月3日一大早,看到国家计生委的通知,我心里确实高兴,国家计生委公开回应民意,正面民众难题,做出政策调整,毕竟推动事情往前走了一大步。
但是随后,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告诉我,他们看到”通知”后,立即与本地的计生部门联系,发现不容乐观。12月4日,网友@溪雨棠说:”我昨天打电话到12356,对方回答是根据北京市计生委的要求,夫妻双方必须有一方是北京市户口,才可以在京办理准生证,通知是不具法律效应的。”这位网友感叹说:”如果不能落实到实处,画的大饼再好看也没用。”
一位在计生系统工作的不愿意公开姓名的朋友告诉我,国家计生委原定今年12月要推出一个”管理办法”,因内部有分歧,暂时搁浅。据他介绍,分歧在于如何给”准生证”定位,”准生证”究竟是为人口管理服务,还是为生育而服务,如果是前者,涉及到计生政策的变革;如果是后者,涉及到办事流程的简化。定位不同,调整的力度也不同。
之后我与最初跟我沟通的那位流动人口管理司的工作人员联系,询问是否是因为”准生证”的定位问题阻碍了”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方回应说,这个定位是针对”准生证”的讨论,而非针对流动人口管理问题,因为职责所限他无法给出答案。
就我个人经历来看,解决流动人口等人群办证难问题,真不该再难了,真不能再拖了,真不用想复杂了。而在现实操作中,12月3日的”通知”的行政效力和法律效力难免有限,如果基层部门阳奉阴违该怎么办?能否为受困者开通一个救济功能的”绿色通道”?我期待比”通知”更具法律效力的措施,来切实解决问题。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