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明
日前日本购买钓鱼岛诱发中日两国矛盾激化,看来又有一战的可能。世上没有靠武力可以灭掉一民族的,无论当年德灭犹太,还是日灭华,但靠军力是可以维护一国领土安全的。所以,知己知彼方能战胜对方的道理此时就很重要了。笔者不是战争战略专家,仅以个人窥见,略书一二。
由车型设计看日后战争对手的性格,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范畴,但由物及人,细析民族秉性,对了解潜在战争对手还是不无益处的。
丰田在路上行走是很容易被人认出的。熟悉丰田车的人首先都不会忘记其线条柔和,但不失棱角的外型。与美国车相比,丰田车的外型给人更多的流畅平静的感觉。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路面情况,美国车给人的印象是霸气,即便是老头老太驾着同样也有流线车型的别克(Buick),和丰田相比也是肥猪和鱼儿的区别。与日本本土的本田(Honda)相比,丰田的外貌显然是不及本田造型和线条的弹眼落睛的,但丰田不是给冲动、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准备的,当美国车上年轻人在高呼小叫的时候,中产阶级们正驾着丰田务实地,一步步地驶向目的地。
被人容易辨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丰田和日本民族一样,平静柔和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坚忍的心脏以及随来的意志。2000年以后是现代汽车外型大改观的年代,那后车灯一个比一个媚,一个比一个怪。美国车为了摆脱销售颓势,在车型上大变脸,那后灯都变成可怖的鬼眼了,以求顾客的亲睐。丰田呢,除了Cammry变过一下大眼外,其他车型依旧我行我素,坚守着自己的风格。Cammry06年以后也回归了自己先前的风格。
丰田车的机械动力设计也与外型配套,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是设计简洁,没有繁琐的和花里胡俏的辅助措施。以刹车为例,丰田车系刹车虽然也吸收各车系的优点,但最快地达到制动效果,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行驶,而且维修简单可靠才是丰田万变不改的宗旨。如若接触过美国或欧洲之类车型的刹车,就会发现欧洲人和美洲人的思维要复杂得多,也奇怪得多。比如美系车和欧系车要解决A问题就必须先解决B,而不解决C的问题,你就会感到解决AB都无从下手。这是设计者设计方案的异同,但更重要的是两种民族的思维不同。
丰田车机械和电器的内部布局也很有意思。丰田车很注重各种部件的位置和相互的关联性,比如启动马达是汽车启动的关键零件,很容易被电污垢所侵蚀,电刷也是易耗部件,如果安装到只有专业工具和专业人才才能下手的地方,而且离电源很远的地方,对修理者和顾客都是麻烦。注意过丰田车启动马达的会发觉,该车无论何种车型启动马达都布在最容易下手工作的地方,而且是距离电源最近的地方。其合理的机械布局常让修理人员有一种欣赏构图艺术的感觉。
在动力转换上,与德国车相比,丰田汽车似乎略显逊色。德国车特别是奔驰和宝马之类,动力齿轮箱的功能特别强大,也就是专业上说得扭力特别大,一踩油门那六缸八缸的动力随着转换,立马就换到速度上了。丰田车就不一样,哪怕是八缸的车,也会狠命地吼叫一下,但冲力终究比不过德系车。
但到美国马路上细看一下被拖车公司拖走,并回修的车却大都是奔驰、宝马类车。因为那些以动力和配置出名的车融入了太多欧洲人的繁琐,将亚里斯多德哲学家的思维引入了汽车,让名车不是在路上霸气光鲜,便是在拖车上思考人生。而你见过以稳而著名的丰田车在拖车上浏览风光吗?
就是销售的思维,丰田也与其他车系不同。这两年丰田车因故障主动召回大量的车,有的甚至动辄召回几百万车。丰田车真有这么可怕的隐患吗?笔者喜欢探究,跟踪了一下丰田所谓的隐患,发现由于个别零部件质量会影响驾驶质量,但没有舆论所说的那么可怕。美国舆论借此打压他国车,振兴本国汽车工业用心虽良苦,但没有想到丰田正利用了召回和舆论的批评,反而强化了知名度,提高了销售额,人们比过去更加关注丰田却成了不争的事实。笔者更感到,不断地发布召回消息倒是一种另样的销售方式。
以自己的承诺换回顾客对丰田的信赖,达到了更好的广告效应。没有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你敢轻易地做这样的反广告吗?
说了这么多丰田的好话就可以看清一点造车人的面貌了。
这个民族确实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点的特质,但学习他人决不会动摇自己内心的支柱。从明治维新到现在,日本民族一直给外人留下这种印象。这个支柱框架已经形成,即便所谓的中日青年友好的互访,中日经济的紧密联系的鼓吹,甚至美国大兵驻扎冲绳也不能左右其内心的坚忍。丰田车最初是受德国车启发而慢慢成型的,二战后又得到美国大量的战后经济技术支援才有今天的技术和局面,但日本民族永远自我第一,所谓学习,所谓友好,只是利益联系,为心中的自我服务才是终极的目标。现今连美国汽车销售商也不得不拜倒在日本坚强的自我精神之下,销售美国车也不避嫌,说这个车发动机是日本原装的等等。可见日本族人内心强大对于外界的影响。
内心强大的外在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本民族和企业的坚忍精神。从表面上看”坚”有坚定之义,”忍”有忍耐的本意,但背后却有残忍的别义。无限地忍耐自己,最终是为了欺凌他人他国,霸占世界的残忍。前两年美国几妇人驾丰田车,误踩油门导致车毁人伤亡,闹得世界舆论纷纷,美国新闻界更是愤慨填膺。导致丰田总裁到美国国会赔礼道歉,美国的丰田车厂几乎有了关门之虞。结果呢经过美国公路交通局和美国宇航局共同鉴定,是驾驶者操作失误,完全没有丰田的责任。笔者当时就纳闷,那总裁当时道得什么歉。但渐渐就想明白了,日本人用这种无原则的忍耐精神最终依旧残忍地欺凌着美国本土车,丰田依然霸占美国市场。
推演到战场上,日本民族这种隐忍不露,最后直捣龙门取胜的思维更值得重视。二战珍珠港事件就是日美两种战略思维的较量。当美国人依据欧洲战场的经验,步步为营,向前推进的时候,日本想得是消灭美国有生力量,炸毁航空母舰,摧毁珍珠港基地。二战前期,美国曾是日本军火最大的提供国,两国关系不可谓不好。就是珍珠港突袭以后,日本驻日大使还在罗斯福办公室外,卑恭地等待陈述日本不会发动战争的理由,陈述两国友好往来的必要。珍珠港被袭的消息传来,想着日本人还在门外献媚,罗斯福和美国人怎么不会恼羞成怒!所以以此段历史来讨论钓鱼岛冲突,中国军家不可不备对手用假象掩盖住的非常规直线思维。一旦现代战事起,战术和战略决不是以个别岛屿的得失来制定的。
换种说法。如果沾沾自喜大陆二炮万箭齐发就能抑制那岛上的日本警察耀武扬威,那就太幼稚了。难道那时对手还会井井有条地排队走进防空洞,不做直线思维的反击?况且,从最近的战争历史来看,日本没机会也会制造个借口主动进攻的。
车型的左右逢缘,互相支持的布局思维在过去日本的侵华战争战略上已经有过体现。1931年,日本乘中国东北军南下内战,乘机占领中国东北,并在1932年2月成立满洲国,奠定了向南进攻的态势。为了呼应东北的进攻,1932年1月28日,日本又从中国的东部上海发动进攻,最后取得驻军上海的权利,像下围棋一样,又为进攻做活了一个眼。明眼人不难看出,日本人在中国伸出的东和北的两把钳子,已经把长江以北的中国领土作为自己东亚势力范围了。
日本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和8月13日的进攻上海的起因从来是史家争论不休的原因,可是人们忽视了日本人的本意。战争的借口是可以随意寻得的,但两地进攻时间如此接近,足见日本早已制定了全面进攻中国,相互呼应的战略了。
在采用突袭战术的时候,日本人也有别样的思维。二战时德国人的冲劲举世公认,闪电战的攻击几乎让欧洲所有的国家措手不及。但结果呢,由于四面出击,经济和军力的协调出现漏洞,被四方八面合围剿灭了。日本也崇尚德国的闪电战,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在闪电一击后,主动稳固,建立自己的后续补给和呼应网络。淞沪战争爆发的同时,日军大举进攻华北战场就是这种呼应思维的体现。在攻下武汉和广州后,日军还放缓进攻节奏,修补以铁路线为动脉的输送补给线,并且建立了以城市和炮楼为据点的网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种狠命出击与步步为营的缜密结合使日本延缓了失败的时间。
不过,丰田车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它的欺软怕硬的特性让客户喜怒交加。人们在接受丰田车省油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事故中最惨破相的现实。但这丝毫不影响到丰田以后的设计—-造型似乎更强悍,表皮反而更薄更轻更软弱了。为什么日本人会有这种死不悔改的念头呢,比如将车的材料加厚一点呢?实际上世人看到的仅是日本人表面的固执,也可以说是坚忍吧,但人们忽视的却是设计者内心的怯弱,原材料的缺乏和同行的竞争使日本人不得不维护自己的薄脸。
看清这点,就可以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不愿为过去的战争责任承担责任,做个道歉?为什么总是到靖国神社参拜战犯亡灵?为什么在钓鱼岛耀武扬威了?内心虚弱,需要自我强化一种精神支柱骗自己,也吓唬别人罢了。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在俄罗斯的战舰威慑下会拱让北方四岛就很清楚了。因为它欺负过你认为你是弱者,就永远欺负你。它被人打败过,比如俄罗斯,美国,就永远对人家堆着媚笑,认为在强者面前点头哈腰很正常。
车况如同人情一样,外表很内敛,内心很周全;外表很强悍,内心很软弱。摸清了就可以或为我用,或为我弃了。
与其恨恨地烧车,不如研究和反思,可能对夺回钓鱼岛更有用。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