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增祁:看中国 看美国(二)-谈排队

崔增祁:看中国 看美国(二)-谈排队

   初到美国,和儿子一起住在格兰黛尔Arrow Head,那里生活环境十分完备,走出门口不远就是一个大MILL. 星期天早上,我从窗户望去,只看见一些穿着十分得体的人在那里排起了长队,一问才知道是等候到OLD COUNTRY 吃布菲的。他们中间有的人在谈天说地,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有的拿着一本书在阅读,那一个个休闲优雅的神态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见到了许多美国人排队;在商店,在餐馆,在影剧院,在银行,甚至上厕所,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排队几乎无所不在,而且都很有秩序. 即使在给流浪汉和无家可归的人们发放救济食品的地方,在为人们提供圣诞午餐的场合,在感恩节和圣诞节的大促销送礼活动的商场外,在领取失业人员救济金的地方,人们也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处处体现出人的教养和自尊。有人说,美国人排队上了瘾,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生死关头还不忘按顺序排队。
   美国人的排队还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排队时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肉体接触和碰撞;排队时不大声喧哗;上公共汽车,在司机帮助残疾人登车后,人们总是先让老年人和妇女儿童优先;在银行取钱或药房拿药,第一位等候的人必须站在离办事人一公尺以外,以尊重别人的隐私;在麦当劳等快餐店有多个窗口售货时,等候的人排成一行,然后顺序分到各窗口,而不是那个队人少排那个,这样更有公平性。
更有趣的是在感恩节发放火鸡的现场,我曾看到人们用汽车排队,延绵几英哩,十分壮观,但也很有秩序。
   在中国,生活中的排队也比比皆是。买早点要排队,上公共汽车要排队,买紧俏商品要排队,看节目要排队,买节日火车票的排队的情景更是令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中国人的排队有着与美国人排队不同的文化。一是有浓重的’人情味’,一人排队,来了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的,搭讪几句就站到队伍里来了,这就叫’夹三’或’插队’。也许是为了避免夹三,中国人的排队几乎是前胸贴后背,一个紧挨一个,恨不得脚跟挨脚跟,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礼让等孔老夫子的教导早已飞上九霄云外;有时,大部分人规规矩矩地排着队,偏偏在关键时刻来了几个人在队伍前面一挤,使排队的人们乱作一团;还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哪里人多往哪里挤,因为人群中有的是大姑娘小媳妇,混乱中他们可趁机做他们想做的事。
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
   30年来,中国的经济以连续10%以上的高速增长,遗憾的是,排队的秩序改进不多。随着更多的人走出国门,移居海外,却把排队中的这些不良的风气带到了世界各地,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影响,国人实应切实改进。例如;在一个活动中心排队领午餐,规定按登记的先后用餐,前后差不了10分钟,而且每人都确保有一份,但总有少数人不守秩序,喜欢夹三,或是明明自己登记的很晚,把自己的号码给前面的人代领,以为这就占了便宜。还有在公寓分发食品箱或发放菜蔬面包,也是保证人人有一份的,根本用不上排队,但是有的人喜欢在前一天的晚上就用凳子排上队,有的还用凳子夹三,彼此发生争执。真弄不懂这些人是什么心理状态,有一种先天的抢先怪癖?还是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留下的后遗症?
这些做法真是给中国人丢尽了颜面。
   人类的排队是从何时何地缘起的我无从考究,在描写唐宋时期的一些影视片中给难民施粥时就有排队的场面。一般认为排队是人类社会中文明的表现,是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方法,体现了公平性,是一个社会文明礼貌和有教养的标志。我国著名文学家梁实秋先生早在抗战时期的著作中就对中国人的’排队’有过鞭鞑。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习惯就这样难改呢?有人说这是一种民族性,非也。物资的贫乏和私欲导致了争先恐后,物资的极大丰富将会使’排队’消失。教育乃是提高排队素质的根本。在美国,排队的礼节是从小学课本中学到的,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行为中传承下来的。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白领阶层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已经有很好的排队素质。还是邓小平那句话,从娃娃抓起,从自己做起。只要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并做出榜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全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不下20年,我们的排队一定会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礼仪之邦。

   本来,我拍摄了几张排队拥挤的照片,但觉得怕伤了人家的面子,​​还是学学这些木偶们排队的标准像吧!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