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舞蹈:《风筝》
(作者:福妞 摄影:LINDA WEI)
2012年 9月30日下午,在钱德勒艺术中心,以观看新东方艺术学校的金秋中国舞晚会,度过了2012年的中秋节。因为没有孩子参加演出,原本以为就是看一场演出而已,可是看完后,我就立刻像个十五、六岁的小粉丝,迅速掏出手机,打给可能给我提供信息的朋友,询问舞蹈《风筝》和《百家姓》是谁教的?我太期待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风筝》讲述的故事很简单,就是我们小时候放风筝的经历。当孩子们忽然发现天空中飞着一个奇怪的东西,马上就会停住正在做的事情,痴痴地望着天空,目光追逐着那个自由飞翔的物体,这就是节目开始的第一幕:所有的孩子都目不转睛地遥望天空中的一个地方,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疑问”。音乐开始,我们看到孩子拉拽线绳的动作,原来他们在放风筝。他们拉扯,他们追逐,欢乐地找不着北。当画面从一堆孩子的欢愉,转到一个孩子静静地追逐。就如一个故事有了戏剧性的,具有哲理性的变化。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有些累了,有的困了,停止了追逐,可是只有一个孩子还在努力地痴痴地奔跑。在嬉戏中,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克服倦怠。
汉族舞蹈:《风筝》
风筝在我们的记忆代表了很多东西,可以是一个游戏,可是一个梦想,可以是一种爱情,亲情,友情的关系。不懈地奔跑象征着坚持,勇敢,追逐未来,拥抱未来的一种态度。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太夸张了吧,孩子们的那些表演能让你想到这么多?是的,我被那些孩子感动了,他们没有丝毫在表演的意思。我看到他们在”拉拽”风筝时自然的微笑,还有追逐相碰的对视一笑,甚至有个孩子的风筝被别人接手后的小小的不舍。我看到他们捕捉天空中风筝的眼神,那不是表演,他们把舞台当成了天空下的广袤的田野,在那儿无忧地玩耍。孩子们就是用生活中最自然的情绪把观众带到了他们的游戏中。这才是舞蹈的精髓,让孩子理解舞蹈的内涵,让他们以生活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和舞蹈本身的理解。
舞蹈《百家姓》则与《风筝》不同,《百家姓》是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把写着一个中国姓氏的大红扇子。这个舞蹈之所以能够征服观众,是舞蹈本身传递的中国元素非常丰富。除了音乐、富有韵律的歌词和道白之外,还有传统的汉族服饰、中国红扇子、中国汉字、姓氏,等等。这一切都 通过孩子们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扇子上的字由著名的书法家陈普博士书写,也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肯定。孩子们在学舞蹈的同时学习了中国文化。
汉族舞蹈:百家姓
大多学习过舞蹈的人都能记得,自己在台上跳,老师们就在台下喊:”注意表情,笑,笑,笑!”可是当孩子学习舞蹈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老师们就应该教比舞蹈动作更加深的东西。不仅是哪个动作在舞蹈中做几遍,不仅是手脚放什么位置。即使是相同的动作,在舞蹈中都是不同的,不是简单地做几遍而已,而是相同动作,怎样来积攒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原来以为就只有学舞蹈的人,才可能会注意到这些。晚会后问及很多普通观众对晚会的观后感。让我吃惊的是他们也觉得印象最深刻的节目也是舞蹈《风筝》和《百家姓》。不知道为什么,或者比较有文化意义,比较有童趣吧,就是感觉好。他们提到的反而不是那些技巧难度比较高的节目。当然了,做为舞蹈学校的业务汇报演出,技术技巧是不可或缺的。我本人也认为技巧对于舞者是很重要的,技巧是服务于舞蹈的,是表现舞蹈内涵的基础。但是如果不能理解舞蹈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思想,那么再高的舞蹈技巧也只能让大家小小地惊叹一下,而技术技巧本身并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风筝》和《百家姓》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舞蹈老师在教授孩子们舞蹈技术技巧的基础上,更教会了孩子们如何深刻表达舞蹈意识。用孩子最真实的身体语言,在音乐中给大家讲故事。简单,生动,才会感动。
汉族舞蹈:百家姓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