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钓鱼岛之战,胜败全在战略!

文扬:钓鱼岛之战,胜败全在战略!

   记住这一天。不难记,正好是9-11,不祥地预示着东亚即将来临的一场大变局。
   这一天,没有硝烟,日本政府通过内阁会议正式完成了钓鱼岛”国有化”的程序,而中国政府则正式公告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随即派出了两艘海监船,直奔刚刚被划定出来的领海和内水水域。
   虽然还没有出现甲午战争黄海海面上那种两军对垒,但从战略形势上看,已经相差无几。万不可误以为日本今日完成”购岛”这一举动没有背后长远且深层的战略考虑,更不要小看日本右翼精英的战略思维和策划能力。想当初,日本于1887年制定出《征讨清国策》,确定5年内完成对中国的战争准备,一切按部就班,7年之后一场甲午战争,完胜大清。以此为鉴,可以猜想,今天的日本围绕占有钓鱼岛而进行的战略准备,也决不会是一个仓促行事,进退失措的临时举动。其背后的战略思考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跨越多长时段?最终目的何在?在中国人近日来震耳欲聋的怒斥、声讨、誓言声浪之中,鲜闻这方面的分析言论。
   还记得当年日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已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横井小楠《国是三论》)反观近日中国诸位”鹰派”人物的抗日言论,”自傲自大之风”竟一如当初,曰日本人精神变态,曰日本人心智不全,曰日本人只懂战术不懂战略?/FONT>

   真正的现实是,中国当前在钓鱼岛争端中面临的战略形势,可以说已经差到不能再差了。在日本完成”国有化”、中国宣布领海基线这一个回合之后,在这个方向上的战略纵深已经完全没有了,战略模糊也没有了,就好像是中国象棋,车马炮全靠边,对垒双方的老将和老帅直接照面了。从今天起,出现在该群岛领海水域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条船,从性质上讲,就是入侵之敌,不是中国的入侵之敌就是日本的入侵之敌,两国政府关于捍卫本国领土主权、打击外来侵略的所有郑重承诺就都要就地兑现,不可能还有任何腾挪余地。
   问题是:当今中国,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腾挪余地、随时可能燃起战火的周边冲突?
   中国宣布政府有关部门将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开展常态化监视监测,其实已经没什么宣布不宣布的问题了,自己的领土和领海,自己的边疆海防,哪有不监视监测之理?至于要不要出动海军参与巡逻和监视,从今天起,也没有什么可再讨论的了,因为那里已经不再是关于”势力范围”、”大洋通道”、”战略利益线”的事了,已经就是海洋国土最内层的领土和领海,已经就是”主权线”了。偌大的海军,能访问世界各大洋,能去阿拉伯海参与反海盗护航,却连自己的领海和内水都去不了,岂能说得过去?
   外交部的声明里用了三个”严重”,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提到”铮铮铁骨”,所有的退路自行封死。
   两个月前,我在《钓鱼岛背后的战略现实是什么?》一文中就曾发问:不知道中国政府是否已经有了一两年内一定要打一仗的战略部署,如果真的有,战争目的是什么?这样一场局部战争对于中国当前整体战略环境的改善有无帮助?对于最终解决中国海域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有无帮助?对于稳定东亚局势有无帮助?
   这个发问,仍是以中国在这个争端中握有一定的主动权为前提的,打还是不打,打了以后下一步往哪里走,不打的退路从哪里找,中国都能自行决定。但是,按中国政府的说法,目前的钓鱼岛局势,完全是日本单方面行为造成的,甚至是日本的右翼势力这极少部分人”通过”绑架”日本政府而造成的。这就更要命了,全世界都在看,打乱中国的长期计划,打断中国的发展进程,封死中国的机会窗口,结束中国的和平时期,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随便找一个边疆地区,参照”石原模式”如法炮制,中国一定入套。
   中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国,自己的安全环境完全被别人所左右,甚至被很小的一个势力所左右,无论其反应多么坚决,其反击多么有力,都不是成熟的战略。即使得手一时,终究还会失败。
具体到钓鱼岛,如果中国真的有一个类似1962年中印战争那样的战前战略想定:一战定乾坤,至少换来50年的和平期;或者确有一个彻底压服日本甚至摧毁日本的几步走大战略,钓鱼岛一战就是这场世纪之战不可避免的第一步;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至少在战略上看起来合情合理。但如果完全没有,只是形势逼人,迫不得已,硬着头皮走到这一步了,那么一旦开战后果如何,实在不敢乐观。
兵者,国之大事。大事当前,放狠话容易,喊口号容易,互相赛着谁比谁更慷慨激昂、更斗志高亢都容易,但冷静缜密的战略思维却绝不是说有就有的,更不是从口号中产生的。行文至此,读到了《观察者》网站刚发表的张文木教授文章《变动中的世界政治与日本问题》,正可以作为关于何为战略思维的一个深入说明。强烈建议所有真正关心中日冲突的各位同仁认真一读。
   读完此文,本人更加坚信,钓鱼岛之战,胜败全在战略,至少是50年期的中长期大战略。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