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凤凰城 侯峰
奥运会成了人类挑战生理极限,体育科技创新和展示国力,四年一届的全球和平交流盛会。各国运动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的就是”更快更高更强”。不管是俱乐部培养的还是国家培养的运动员都是人类自身能力探索的方式,有改进之处但无优劣之分。
1. 体育霸权成就菲利普斯的辉煌。
菲利普斯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6金、2008年北京奥运会8金,本届4金2银,被人们吹捧成为伟大运动员。其实如果游泳项目再分的细些,Phelps多拿个10个八个金牌还不跟玩一样。乒乓球很晚才进入奥运,一共才四块金牌,而且不断修改规则,限制某国参加人数。再伟大的运动员到此也就一两块牌封顶了。
游泳田径是欧美运动员的传统强项,所以在奥运会项目设置上不厌其烦多多益善,对参赛人员也没有限制,但是如果是其他人的强项,项目设置上就要讲究奥林匹克精神,就要公平,公平,再公平了。
伦敦奥运会中国游泳军团异军突起,开始侵蚀欧美强势板块,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如此惊慌,不把叶子打造成兴奋剂代名词不罢休。谁是兴奋剂科技的始作俑者,和新一代兴奋剂的领跑者?其实贼最明白贼道。西方掌握着话语权,是规则的制定者,中国能够在不够公平的圈子里创出一片天下和美国一较高下,值得喝彩。从人类进步的角度讲,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中美和平竞赛推动人类体能的进步远比兵戎相见好多了。
2. 从人类社会发展不平衡角度看,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方式因国情而定,用不着厚彼薄此,妄自菲薄。
说外国运动员基本都是”业余的”那简直是太无知了。你去问一问发达国家哪一个运动员不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别说顶尖运动员了,我女儿小时候学了几年体操还花了几千美元,在美国即使是初学者训练的体操俱乐部请的都是前苏联,东欧和中国国家队退下来的教练或运动员,试想除了少数几个富裕国家,其他国家有这种”业余”水平吗?更何况成长到一个专业运动员了,这是第三世界国家家庭所能承担得起的吗?
如果按美国的规矩,大家都是”业余的”,所有第三世界国家根本别玩,有谁买得起菲利普斯勇夺8块金牌穿的鲨鱼皮游泳衣?奥运会就是富人俱乐部,这种”业余”选手难道才算是”奧運精神”吗。其实在美国许多运动项目同样只是富人的运动,当年我们在美国虽然刚刚过上温饱生活,但是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让我们舍得花”巨资”去培养下一代。而我女儿的白人朋友,虽然身体柔软度和学习愿望比我女儿大多了,但她家没钱,她也只能眼巴巴地跟着我女儿在家里自学自练,如果她生在中国,她就有可能被国家选中成为一名体育明星。从人类进步的角度,哪一种体制才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不是显而易见吗?
其实从培养一个运动员的社会成本来讲,美国浪费的资源是惊人的,一个小小俱乐部的装备和初学者的行头都是十分专业的,这令当年我们这些第三世界来的移民非常震惊。所谓绿色奥运,是不是应该从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就勤俭一些,绿色环保才对。
许多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好像凡事西方做的就是对的,中国动辄得咎,自己人瞧不起自己。
3. 中国重视竞技体育,但是体育文化殖民地化使得大众体育发展越来越迷失了方向。
我们曾经在操场打排球,羽毛球,蓝球,围在水泥台上打乒乓;我们曾经滚铁圈,踢毽子,跳绳,做体操;毛主席当年畅游长江,全民大练游泳,而如今球迷多了,粉丝多了,运动却大大减少了。竞技体育在进步,群众体育大倒退,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始终没有发育出适合中国国情,全民参与的现代体育产业。美国有美式橄榄球,篮球和垒球三大球推动全民健身,印度有板球,日本还有个全民热炒的相扑,连小国寡民的新西兰全民体育Rugby都可以让球迷们狂热到没人看奥运,世界杯。中国有什么,除了热衷西方的球星偶像似乎没有什么能激起中国年轻人对某项运动的热忱。
体育产业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它和文化,传媒,乃至政府和社会心态有很大关系。在全社会崇洋媚外的大环境下,中国体育产业更是走上为别人做嫁衣裳的不归路。打开电视,体育节目充斥着什么意甲,西甲,欧冠联,美国NBA之类比赛,而中国本土体育事业就像中国足球一样畸形发展。美国体育是一面镜子,橄榄球,篮球,垒球三大球红红火火全民参与,既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又成就了庞大的体育产业,丰富了人民文化生活。美国人的自娱自乐,自强自健,哪管你外边世界杯足球闹翻了天,这才是某种自信大国的心态。美国黑人孩子都梦想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乔丹,这就是体育事业的强大原动力。印度日本也是榜样,板球不为多少世人所知,但并不妨碍成为全民为之狂热印度的国球,成就该国的一份体育产业;丑陋的相扑运动被日本人发展成国技,也不失为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产业。
中国有自己的体育强项,有适合场地狭小人口众多特点的运动模式,也曾有过全民运动的风气和亿万民众参与的群众体育项目,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人自己从体育理念上失去自我,体育文化心态上甘拜下风,甚至在体育文化上出现文化殖民地化现象,于是就有了中国足球再也冲不出亚洲怪象。
许多人都在探讨和反思中国足球现象,其实中国足球是典型的体育产业殖民地化怪胎。中国社会把足球放在那么重要的位置本身就是在继承别人的价值观,失去文明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堂堂5千年文明堕落到连自己怎么个玩法都不知道了,还不如只有几百年历史的美洲和澳洲,尽管他们也是从欧洲分化出来,但人家就没有把足球当回事,同样发展出有声有色的体育产业。英国的殖民地都已经摆脱了殖民地文化,我们问什么一定要哭着喊着要向”主流文化”看齐?
中国三大球得了软骨病和三大球是殖民地文化的重灾区不无干系。试想在传媒铺天盖地的体育崇洋媚外渲染下,中国球界不仅充满自卑,中国人都沉迷在家里看西方足球转播,大笔的转播费广告费都流向外国俱乐部,急需资金的中国大众体育产业失去源泉活水,特别是孩子们在媒体的误导下只有西方流行的运动才叫运动,不屑于中国传统的运动项目,不屑于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为伍,球迷只会坐在沙发里吃着垃圾食品看球赛,个个是崇拜外国球星的小胖子,这种人文环境有中国的足球事业茁壮成长的土壤吗?事实是足,篮,排三大球都面临人才匮乏的危机是中国群众体育衰败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孩子没人知道庄则栋,郎平,没人看重林丹,王皓,只知道外国的球星亮,以知道多少外国球星自豪,中国大众体育就缺少动力,没有大众广泛参与形不成规模,中国体育产业只能沦落为西方体育产业的打工仔。失去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足协再挣扎也只能是缘木求鱼。
中国竞技足球的崛起(不谈重要不重要),应该建立在全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大幅提升的基础上,而全民体育素质的提升需要有类似美国三大球体育产业那样健康良性的体育产业和事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乒乓球,排球,羽毛球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和设施,但由于不正确的体育心态,政府,传媒,社会竟无人动脑筋开创和做大中国自己体育产业,不把自己的强项当作运动,非要跟在洋人屁股后边炒作中国人的弱项,推动占用大片土地不适合国情的足球。中国应该找准和大力推动适合自己国情的体育产业,当全民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后,中国竞技足球走出亚洲还重要吗?还困难吗?
4. 摒弃殖民地化体育文化心态,开发和培育适合国情的大众体育产业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大事。
中国青年报报导:和2005年相较,19到22岁年龄组的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平均下滑1.29、0.23厘米,1000公尺赛跑成绩平均分別下滑3.37、3.09秒;而同年龄城市、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別平均下滑2.72、0.92厘米,800公尺赛跑成绩分別平均下滑3.17、1.87秒。多么触目惊心的一组数字,近年来殖民地化体育文化心态已经给全民健康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大众体育的失落恐怕只是中华文明自我迷失导致意识形态混乱的冰山一角。如今一些”有品位中国人”的现状就是穿着洋品牌,提着洋包,拿着个洋手机,开着洋车,吃喝着洋餐洋酒,对外国球星津津乐道如数家珍,甚至出现像黄健翔那样捧洋人都能捧成精捧成星,长此以往中国的下一代不仅体质上蜕变成新一代东亚病夫,文明上的自我矮化和自卑限制了文化进步也严重束缚中国改革和前进的步伐,一个精神上失去自信,体质退化的民族,最终会在激烈竞争中像中国足球一样一蹶不振。
中国政府和传媒,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该醒醒了!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