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沈宁:蒋百里

美国沈宁:蒋百里   我小学的时候﹐跟古今中外所有那个年纪的男孩子一样﹐曾经对军队生活发生兴趣。记得很清楚﹐我问过母亲﹐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是谁﹖
  那个时代﹐中国刚设立军衔不久﹐授了十名元帅﹐十名大将﹐外加上将中将少将几百之众。北京城里也争先恐后地出版各种战争回忆录﹐比如《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好像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将军﹐才打胜仗﹐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将军﹐才是伟大的军事家。
而在所有伟大的中国军事家笔下﹐比他们所有人更伟大的﹐当然就是毛泽东﹐他们都是因为遵循了毛泽东的指挥﹐所以才打胜仗。
  在学校读的课本﹐这么讲。在社会上看书﹐这么讲。听无线电广播﹐这么讲。到电影院看电影﹐还是这么讲。所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青少年﹐除此之外﹐接触不到任何其他的历史纪录﹐脑子里自然只知道那一套﹐我也不例外。我问母亲那个问题﹐心里当然明白﹐古今中外﹐最最伟大的军事家﹐第一个是毛泽东啦。但我想知道﹐毛泽东以下﹐谁是最伟大的军事家﹐十大元帅里的哪一个﹖
或者十个大将中的哪一个﹖
  母亲几乎想都没想﹐就回答﹕蒋百里将军。
  什么﹖
我一听就愣了﹐从来没听说过那个名字。
  母亲又重复一次﹕蒋百里将军﹗
语气十分坚决﹐不容质疑。
  我当时能够列数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名大将的名字﹐绝无一个蒋百里。那个年代﹐姓蒋本身已经够不幸了﹐在学校里都会让同学笑为蒋介石的孙子﹐无地自容。
我相信﹐中国共产党里如果有哪个领导人本来姓蒋﹐也恐怕早都要改名姓别了﹐就算不敢改姓毛﹐至少可以改姓周或者刘﹐绝不愿意保留蒋姓。
  但是母亲告诉我﹕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是蒋百里将军。
然后母亲补充说﹕就是蒋和阿姨的父亲。
  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蒋和阿姨﹐我们是很熟悉的。父亲母亲都对我们讲过﹐他们在重庆中央大学外文系读书时﹐同班有一个叫做蒋和﹐还跟母亲同过宿舍。记得母亲还好几次讲到﹐蒋和阿姨在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最喜欢跳舞﹐经常忽然之间就不见她了﹐那就是她又跑到重庆去跳舞了。而且她因为十分的活泼﹐所以也从来不缺舞伴。据说有一段时间﹐她经常的舞伴﹐是蒋纬国先生﹐委员长的小公子。母亲一班同学﹐就经常以此向蒋和阿姨开玩笑。不过那个时代﹐人们之间的关系还很正常﹐很友善﹐很富人情。
如果那些事情或者传闻  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就不得了﹐很可能就导致杀头之祸。
  母亲和蒋和阿姨一班﹐都是英国语音文学专业毕业。但是一九四九年之后﹐蒋和在石油工业部做德文翻译。
父母亲带我们到她家去的时候﹐她常讲些出国的故事﹐让母亲特别羡慕﹐每次从她那里回家﹐母亲就好像要沉默几天。
  我曾经觉得奇怪﹐为什么蒋和阿姨大学读英文专业﹐却做德文翻译。
这一次﹐因为问到蒋百里将军﹐母亲才解释﹕蒋百里将军因为在德国留学多年﹐自然是德文通﹐蒋和阿姨的德文﹐即使不是母语﹐也至少是自幼的家教。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一九0一年﹐十九岁的秀才蒋百里﹐被县里乡绅送往日本留学﹐投笔从戎﹐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因学业优异﹐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并获日本天皇亲授军刀一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一九0六年﹐蒋百里将军又赴德国陆军大学深造。再次由于学习业出众﹐获得当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德军将帅们的尊重。德军最高统帅兴登堡﹐破例单独接见年轻的外国留学生蒋百里。德国战略理论家伯卢迈将军﹐也接见当时的见习连长蒋百里﹐谈话之后讲出一句震惊世界的话﹕从前拿破仑讲过﹐若干年后﹐东方将出现一位伟大的军事家﹐那也许
会在你身上实现吧。
  民国二年蒋百里将军回国﹐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因为自己的主张不被北洋政府重视﹐曾在全校师生面前举枪自杀。大难不死﹐而有后福。因住院医疗﹐与日本护士相识相爱﹐结为伉俪。因为夫人是日本人﹐蒋百里将军的的女儿们皮肤都特别好﹐均为美人。中日战争爆发之前﹐蒋百里将军曾身负重任﹐游说欧洲﹐以享誉世界之中国军事家身份﹐会见意大利统帅墨索里尼和德国第二号人物戈林将军﹐推迟了德意日结盟﹐为中国准备抗战赢得一些宝贵的时间。
这些故事﹐都是史料有记﹐现在中国大陆也查阅得到﹐所以本文就不再重复﹐读者可自己寻找阅读。
  此外蒋百里将军在西安事变中﹐也曾起过非同小可的作用。因为蒋百里将军的劝告﹐蒋介石才下令国民党政府不对西安发动军事进攻﹐也才最终同意见周恩来商谈。事实是﹐西安事变之所以获得和平解决﹐其中蒋百里将军对蒋介石的劝说和策划﹐如果不是最主要因素﹐至少是主要因素之一。
这个重要环节﹐过去出版发表的各种史料﹐都有过许多详细纪录﹐只是目前中国大陆似乎仍有某种避讳﹐尚未得公开。
  虽然中国大陆官方眼下还不能公开肯定和介绍蒋百里将军﹐但社会上已有很多文字涉及到蒋百里将军的种种传说。比如香港写武侠小说而闻名华人世界的金庸先生﹐把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称为表姐夫﹐因为钱学森先生的夫人蒋英女士﹐是蒋百里将军的三小姐。而蒋百里将军的第一任夫人﹐则是浙江查家的闺女﹐金庸先生是查家的小辈公子。查姓夫人目不识丁﹐并且不育﹐终生在老家服侍蒋百里将军的母亲。蒋英及其姐妹﹐都是蒋百里将军第二个夫人所生养。
虽然金庸先生与蒋英女士并无血缘关系﹐但仍遵家族规矩﹐称蒋英女士为表姐。
  蒋英女士﹐就是我们小时候所熟识的蒋和阿姨的姐姐﹐据说多年一直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父母没有向我们提到过她﹐但我想他们同蒋和阿姨​​聊天时﹐必定讲到过蒋英女士和钱学森先生﹐因为蒋和阿姨的母亲始终住在北京蒋英女士家﹐直到一九七八年去世﹐蒋和阿姨不会不常去拜望母亲。
蒋百里将军有五个女儿﹐个个美丽﹐蒋英是三小姐﹐蒋和阿姨是最小的一个。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对于钱学森将军的宣传和崇拜﹐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从来没有降过温﹐就算在几乎人人遭殃的文革十年里﹐也没有打倒过钱学森先生到了近年﹐对钱学森先生的宣传﹐开始从单纯的政治﹐转向更多的生活纪录﹐于是钱学森先生的夫人蒋英女士﹐就渐渐成为钱学森身世里的主角﹐特别是钱学森先生与蒋英女士的恋爱故事﹐几乎遍及所有有关钱学森先生的文字。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提及蒋百里将军家庭生活的文字﹐也无不刻意渲染蒋百里将军与其日本夫人的婚姻佳话。
  所以对于中国大陆稍有些文史教育的人来说﹐蒋百里将军已经不是十分陌生的名字了。但上世纪五十年代﹐像母亲那样向我讲述蒋百里将军的身世﹐还是很少见的﹐需要特别的尊严和勇气﹐而且只有在家里讲给子女们听。我格外尊敬我的父亲母亲﹐因为他们即使在异常的红色恐怖之下﹐仍然保持自己正直的人格﹐保持对正直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保持对我们讲述真实的历史﹐从这些家教中﹐也让
我们懂得自己长大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对于蒋百里将军﹐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既能鲜明地表现了那么多的社会和历史﹐又代表那么深刻的人性意义﹐甚至还显示中日两国普通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却为什么一直那么讳莫如深﹖
现在许多人经常感叹文革后出生代们的轻狂和无知﹐岂不知﹐造成那局面的﹐并非子女们自己﹐而是他们的父母一代。
  我问母亲﹐是否因为她与蒋和阿姨同学﹐所以对蒋百里将军那么熟悉。母亲告诉我﹐她还读中学的时候﹐远没有认识蒋和阿姨之前﹐就已经经常听外祖父在家里讲蒋百里将军的事情了。
抗战初期﹐他们还曾经一起工作过。
  一九三七年夏天﹐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国防参议会﹐是一个战略咨询机关﹐包括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包括张伯苓﹐蒋梦璘﹐胡适之﹐梅贻琦﹐傅斯年﹐罗文干﹐黄炎培﹐梁漱
溟﹐晏阳初﹐张君厉﹐曾琦﹐陈启天﹐沈钧​​儒等﹐蒋百里将军和外祖父也在其中。
  蒋百里将军没有参加国防参议会的第一次会议﹐第二次会议之后到会﹐讲到学校动员的问题。当时为了开展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开展运动﹐从全国各学校里招募官兵。蒋百里将军发言﹐则要求政府把大中学生留在学校里读书﹐以供长期抗战中的工业生产与科技发展之用。他慷慨陈辞﹐声随泪下﹐在座者都为之感动。母亲告诉我﹐那天外祖父开完会回家﹐给她讲蒋百里将军发言的神情﹐让她终生无法忘记。
而她讲给我听的时候﹐神色也异常的庄严和感动﹐所以我也永远记在心里了。
  那么说﹐蒋百里将军虽然是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但他首先是个伟大的文化人。也许就因为他首先是个伟大的文化人﹐所以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军事家。
终生只知舞枪弄棒的武夫﹐就算杀人不眨眼﹐教天下怕之唯恐不及﹐也绝对成不了一个军事家的。
  其实﹐蒋百里将军在德国留学﹐曾经是很想领军作战﹐大展宏图的。但是他从归国头一天起﹐就进入了军官学校﹐成了军事教育家。就当时的袁世凯和后来的蒋介石来说﹐他们认为中国传统的军事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希望借重蒋百里将军的军事学问﹐培养出更多能在现代战争中领军的中国军官﹐那也是不错的。
但是这么一来﹐蒋百里将军就失去了领军作战的机会﹐而那三十年间﹐正是中国烽烟遍地﹐最需能打仗的将军了​​。
  所以蒋百里将军在国防参议会上﹐更是作为一个教育家而发言﹐却不是作为一个将军来讲话。
  父亲见我对蒋百里将军的事迹感兴趣﹐便也给我讲了一些。蒋百里将军原来是浙江嘉兴府人﹐跟我们沈家算是同乡。虽然他是中华民国最著名的军事家﹐但他年轻时竟然还是满清末年的举人。
也就是说﹐蒋百里将军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将。
  后世中国有文化的人﹐提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繁荣﹐都晓得那时的创造社﹖而一提创造社﹐都晓得郭沫若﹐却不晓得﹐蒋百里将军也是那创始人之一。
蒋百里将军不是一个靠刀枪马背而横行世道的武夫﹐他终生热衷于文学艺术﹐所以他才会热恋西洋歌剧的演唱家蒋英女士。
  从此我就记住了﹐中国最伟大的军事家﹐并非当时中国到处崇拜的那些元帅将军﹐而是蒋百里将军。这让我很觉惊奇﹐也粉碎了我对社会思想潮流的迷信﹐我总是更愿意相信父亲和母亲的话。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