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先:说仁义

王齐先:说仁义   「说仁义」是四书中孟子卷上,孟子见梁惠王彼此对话的一句话。王曰:「叟(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20161;义?#32780;已矣厖!」(意思是孟子到梁国去见国君惠王,惠王见了孟子说:老先生你不怕这千里路程来到这里,大概有什么好的法子有「利」于我梁国吧?孟子回答:国王为什么要说到这「利」字呢?但我们还有「仁义」可谈啊厖!)假使国家的臣子不讲​​仁义道德,而先讲「利」,那他将来不夺去君主的王位,他不会满足的。至于说「仁义」那就有益处多了。
孟子公元前289前生于山东省邹县,受业子思门下,(子思是孔子之孙)他殁于公元前372年,享年84岁。山东人有句俗话来形容人的寿命说:「你能渡过73这一关;就能活到84。」因为孔子活到73岁,孟子活到84岁,因此才有73、84这句话。江湖传说,毛泽东在晚年曾夸口说:我要超过「亚圣」孟子的寿命。结果,他没超过,83岁去世。
孟子曾与其学生着孟子七篇,他的学说「尊王贱霸,重仁义,轻功利,创性善说,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尧舜。」因此,后人称他「亚圣」。
  谚语:「你待我不仁;我就待你不义!」史鉴「三字经」: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意思: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义者事之宜也,一点不可紊乱。
  从这些话语中,足见人民无论是愚或不肖,早就具有仁义的观念,何须乎饶舌,将此仁义,再多所解释?
可是儒家大贤,程子曾说:「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殊不知,孟子开篇所说的「亦有仁义而已矣」,其源头乃出自孔子。在《周易》第二章就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乃本乎此。孔子将立人之道,以仁义两字提纲挈领,真是太好了,可说他是中华民族的先知。
  主耶稣的大爱,祂被钉在十架上作了挽回祭,这是祂彰显立人之道,正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见义不为无勇也」。试问谁敢博施大爱,行此大勇,成仁取义,以践神圣睿智呢?祂之遵从父神旨意,亦即昭示耶和华的义,故甘于成仁。诗云:「祂的仁义存到永远(诗112:9)。而哥林多后书九章九节也引此节经文,这仁与义,就是立人之道,二者缺一不可
  所谓人,人是活人,不是死人。死人都要复活,信者永生,否则永死。复活在主,立己立人,曰仁曰义,无逾于此。
  旧约但以理也懂立人知道,他曾为耶路撒冷,求主的大仁大义(但9:16)。再如对麦基洗德的释名说:「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来7:2)在三节续说: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如此可见,麦基洗德不过如神的儿子相似而已;而真的仁义王,才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所以基督徒必靠着祂,「要多接仁义的果子」(腓一:11)。须知「那赐粮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他种地的种子,有增添他们仁义的果子,叫他们凡事富足(哥后9:10)」。我们既然富足,就当凡事施舍奉献,使感谢归神!这样仁义,何等美好。
仁义的主,既已仁义待我们,我们自当因信称义,投入祂之大仁大爱的怀抱。
  实质我们都是神仁义的果子!
  来!我们携手连心,在主的恩典里同在下,一同开花结果,布满地面,并且使仁义的果子结满枝上(肢体)来献给神,这才是荣神益人的仁义圣灵的果子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