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鸿
虽然有学者考证,华人很早就来到了美国,但根据美国的官方资料,华人最早来美的年份是1788年。那年份是美国1776年立国后的仅仅十二年,可以说,华人乃是最早来美国的族群之一。但早期来美的华人并不多,他们多数以经商的身份来到美国。在中国,是以士、农、工、商来划分身份的,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但在当时的美国华人社区,商人则扮演着领导角色,美国政府长期来和华人商会一直有着较好的关系。在1850年,华人社会代表应邀参加了一些宗教活动,也参加了美国总统泰勒(President Zachary Taylor) 的葬礼,他们身穿豪华的丝绸服装,表现出高贵的仪态,给当时美国的主流社会留下特别良好的印象,那时候,美国人对华人抱有好感。
1850年以后,淘金热兴起,华人涌入美国。当掏金潮过去后,或被招工,或被”卖猪仔”,又有大量华工来美修筑铁路。铁路完成后,华工滞留,美国反华情绪逐渐漫延,1880年代达到高潮,逼使华人回国。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在美京华盛顿获得通过,导至以后数十年华人不得入境,留美华人面对着强烈的岐视,一些船运公司规定华人回国,必须清偿债务,否则他们便买不到船票。
华人商家早在1852年就有客商会馆成立。 1908年,清驻美总领事孙士颐饬令筹设金商会。到了1910年,”中华总商会”(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成立。排华法案实施后,中美尚有贸易来往,商人要通过商会与政府部门沟通才能来美。为了帮助祖国同胞回国,商会和船运公司达成协议,让华人取得出境证明。有凤凰城老一辈的华侨回忆,当年华侨在美国的工作都十分艰苦,收入微薄,尤其是本埠白天酷热难当,夜间仍高温难眠。他们的父辈为了回一趟唐山,多年积蓄用去购船票,能带回去值钱的东西,就只有修铁路的洋镐和挖铜矿的矿灯之类,比起现在华人的衣锦还乡,的确有天渊之别。
鳯凰城的〝华商总会〞是一九三九年成立的,创办人有七位,包括有:邓楷隆、邓悦宁、邓协隆、邓以笙、邓抉章、邓同衍、余庆宗等。他们向省政府注册,成为本地华人最早的商会组织,大家习惯上称之为”华商会”。当年正值日本侵华的时期,华商会发起了”一碗饭”运动,把侨民省下的米饭钱集中起来,汇集到三藩市,捐赠回祖国,以帮助水深火热的苦难同胞。同时,华商会还组织起本地华人,举办庆祝美国国庆活动,向主流社会显示,华人也是美国的一分子,我们也热爱国家,不应受到岐视。自此之后,举办国庆活动持之以恒。由于华商会只是商家组织,所以到了一九六八年,华商会连同凤凰城其它的共十二个华人团体,共同组织起”斐匿侨团联合总会”,亦即现在”大凤凰城侨联总会”的前身,以后的国庆庆典活动,就改由侨联总会接手举办到今天。不过,早期在国庆选美中选出的女皇仍称谓”华商小姐”,到后期才改称为”华裔小姐”。
秉承一贯传统,华商总会长期以来和州府及市政部门有着良好的关系,因而能够更好地为侨胞服务。华人在经商时在遇到卫生、安全等方面问题时,商会及时联络有关部门解决。曾有华商会员胡氏父女惨遭劫匪枪杀,商会立即在廿四小时内向侨社筹集了一万元花红交给警方破案。 1980年代,本地华人不断增加,新移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开车换驾照样样需要人帮忙,华商会每年两次办理学车驾驶执照和更换到期驾照服务,为侨胞雪中送炭。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市中心建造大球场时,发掘出一批十九世初期的华埠文物,华商会发起筹建”斐匿中国城文物展览”活动,得到市府和侨社的大力支持,共筹到近两万元,综合各方面资助达到五万二千多元,首次办起了凤凰城华人历史的展览。到了1992年,华商会被亚省移民局委派为代办入借考试的华人团体,并在华人耆英会馆设置考场。虽然同样是考英文试题,但有华商会职员作英文讲述,并以中文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减轻了入籍者的压力,所以会场爆满。首场五十人考试就有四十三人合格,宣誓入借后,即可申请父母和兄弟姐妹来美团聚,新侨民感激不尽。
华商总会是凤凰城历史最久的华人组织,前期有不少资深侨领曾担任过商会会长,如关崇琼、邓文华、邓粤寅、邓朝泽、邓吉生、余子春、余明德、余文裕、余文劲、黄星礼、黄教礼、黄庭育等(不胜枚举)。
全美中华总商会创会巳逾百年,本埠华商总会到2011年也成立了72周年。百年来,美国华人从筚路蓝缕到自强不息,华商会都有过不少的贡献,现把历年来搜集到的到资料和相片汇编成文,谨向为侨民作出过贡献的华商先进们致上敬意。
1975年,华商总会宴请州长,前排左起: 邓心平夫人,州长Raul Castro夫妇,邓文干夫人,后排左起: 邓心平法官,邓家骥,邓常隆夫人,邓朝泽,耆英会创始人邓常隆,邓文华,邓文干,余文劲和邓柱尚合照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