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

友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
陆平
  认识淑英那是十八年以前的事了. 那年七月我们刚从外州搬到凤凰城, 就忙着在中文报纸上为四岁的女儿寻找中文学校. 凤凰城中文学校是当时我们找到的唯一一所中文学校, 所以也顾不上它既不教汉语拼音, 也不教简体字, 就把女儿送去学中文了. 在基础一班, 遇到淑英的女儿斯婕, 长得白净秀气, 而且跟我们的女儿斯佳似乎排名, 就一下记住了她, 也因此认识了淑英. 不过还只是点头之交, 接送孩子时彼此客气地打个招呼而已.
  过了一年, 我们在Tri-city Christian School 又见面了, 斯佳和斯婕又成了同班同学.不过因为班上只有这两个华裔孩子, 见面时免不了多聊两句, 夸一夸对方的孩子.
  再过了一年, 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 我们欣然发现斯佳和斯婕还是同班同学, 原来我们两家还是住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呢! 这使得我们不禁联想我们否有缘? 接送孩子时话题便又多了一点, 原来淑英也是学建筑的, 跟外子在国内时学的是同一专业.
  接下来的十二年里, 因为两个女孩上同一所小学, 初中和高中, 我们便经常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场所见面, 比如数学竞赛, 又比如乐队排练和演出.
  淑英第一次来到我家, 让我感到意外.相识多年, 君子之交, 我们还从来没有互相拜访过对方的家庭. 她来是为了她先生公司里的一位美国同事. 他们准备到中国大陆去领养一个女孩, 打算预先学习一些汉语. 淑英知道我是在社区大学里教汉语的, 所以来向我借书借录音带. 过了一些日子, 淑英再来我家, 十分抱歉地告诉我, 那位美国同事孩子是领到了, 却把书弄丢了. 我连忙说没关系, 同类的书我有好几本. 我不但感动于这对素昧平生的美国夫妇的爱心, 更感动于淑英夫妇的热心.
  有一次, 我跟淑英在Costco 的加油站相遇, 那时我们已经搬家了. 她告诉我她办了一份中文报纸, 问有没有孩子们合适的文章可以推荐. 正好当时大女儿斯佳 SAT 考试得了满分, 淑英就决定写一篇文章作个介绍. 她又关心我们小女儿斯原, 把她的一幅画和 中英文作文同时登在她的<<亚美报>>上.
  自从知道淑英的报纸, 我便源源不断地把我的学生们的中文习作送到她的报纸上去发表, <<亚美报>>成了我们现代中文学校学生作品发表的一个常规性平台. 我们家至今保留着一大摞<<亚美报>>, 上面刊登着现代中文学校历年来各年级学生的作文. 淑英的<<亚美报>>,见证着现代中文学校学生中文学习的进步, 也见证着淑英对我们现代中文学校学生学习中文的支持和帮助.
  就在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周, 我和淑英还共同策划了一期我们现代中文学校六年级学生的暑期习作. 同学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拿到墨香飘溢的<<亚美报>>, 心情非常激动, 他们感激淑英阿姨一直以来对他们中文学习的关爱. 第二期的暑期习作我也送出去了, 半夜三更还收到淑英”Thank You” 的简短回复. 期待着下一期的<<亚美报>>再登我们学生的作品, 却不曾想听到淑英突然离我们而去的噩耗. 我至今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我情愿相信, 夜深人静的时候, 只要我发一份电邮, 马上就会象往常一样, 收到淑英简短的回复. 我们的合作仍将继续.
  了解淑英的热心, 还有一件小事不能忘怀. 今年年初, 朋友的孩子从南京航空学院飞行系来到凤凰城空军基地接受培训. 他的两位同学在一次飞行事故中意外丧身, 所以我特意赶去看望. 交谈中他告诉我, <<亚美报>>的总编王淑英阿姨也去看望过他们了, 还请他们到”太平洋海鲜餐馆”吃饭, 对他们非常关心. 我告诉他我们跟淑英阿姨是多年老朋友了, 阿姨就是这么一位热心又细心的人.
  相交十八年, 我们跟淑英一家没有太密切的来往, 最多也就是她跟我们分享从台湾带回来的精美绿豆糕, 我们请她品尝自家菜地里的时鲜蔬菜.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对方需要的时候, 我们都是可以信赖的朋友. 友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 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如今淑英离我们而去, 人走了, 茶不会凉. 我们还是你的朋友, 是你的家人的朋友, 淑英, 你一路走好!
  

  (亚省时报)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