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省时报
核心提示
为了给蒋经国接班扫清道路,到台湾不久的蒋介石拿陈果夫开刀。1950年7月中旬,蒋介石下令免去陈果夫”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职务,裁撤”中央合作金库”(陈果夫任理事长),裁撤”中国农民银行”(陈果夫任董事长)办事机构,保留名义,从而一举削去CC系三大经济支柱。8月初,蒋介石下令改组台湾”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原由陈果夫任董事长),由蒋经国接办。就这样,陈果夫被蒋介石一撸到底,成为无职无权的光杆儿一人。
30多年来,陈果夫紧跟蒋介石,出谋划策,没想到最后的结局竟是这样。
到台湾后,被一撸到底
陈果夫,名祖焘,字果夫,1892年10月9日生于浙江吴兴。因其叔父陈其美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深得蒋介石的信任。蒋家王朝建立之初,蒋介石为实现其独裁统治,在以武力同新老军阀于战场上厮杀的同时,与国民党内其他政治派系还展开了”正统”之争,这主要是通过陈氏兄弟操纵国民党组织大权来完成的。
从1929年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49年蒋家王朝在大陆统治的崩溃,陈氏兄弟长年经营国民党人事要害部门,20年稳坐权力巅峰。他们利用职权之便,提拔、培植了一大批人,而这些人又层层网罗追随者,形成以二陈为中心的一股政治力量,这就是CC系。
1948年12月6日,国民党统治在大陆覆灭前夕,身体已非常糟糕的陈果夫捷足先登,离开上海到台湾。陈果夫到台湾后,喘息方定,就开始尝到重权尽失的滋味。
1949年冬,蒋介石仓皇逃离大陆后,苦思冥想,认为要在台湾站住脚,就要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长期以来,国民党从中央到基层的各地方党部,都为CC系所控制。不清除CC系,改造运动就无从谈起。
一天,蒋介石让人打电话通知陈果夫、陈立夫,请他们次日到办公室面谈。陈果夫接到蒋介石的电话,便与陈立夫商议。兄弟俩都觉得此时蒋介石找他们去没有什么好事,便决定陈果夫以身体有病为由回避,由立夫先去探探虚实。
第二天,陈立夫按时来到蒋介石的办公室。谈着谈着,蒋介石突然问道:”立夫你说,大陆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陈立夫察言观色,一听就知道蒋介石的用意所在,连忙说:”总裁,大陆失败,党、政、军三方面都应该有人出面承担责任。党的方面,果夫和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责任应该由我们承担。所以,我觉得果夫和我都不宜参加这次改造,退下来为好。”
陈立夫说完这番话后,还存有一线希望,有可能蒋介石对他们兄弟俩挽留一番呢。哪知蒋介石听后,”嗯”了一下,就再不做声。陈立夫知道大势已去。
回来后,陈立夫将这次谈话内容转告了陈果夫。陈果夫听罢,在病榻上长叹一声,半天没有说话。
1950年7月中旬和8月初,蒋介石分别下令免去陈果夫多项职务。就这样,陈果夫被蒋介石一撸到底,成为无职无权的光杆儿一人。
缠绵病榻,与弟弟道别
1950年8月初,陈立夫与夫人带着一双儿女,来看望病中的陈果夫。陈立夫全家准备赴美,这次来,既是看望兄长,也是向他辞行。陈果夫心里明白弟弟这一走,也许就是永诀了。躺在病床上的陈果夫,不禁流下了伤感的泪水。
几十年来,兄弟俩在政坛上连手搏杀,屡获成功,他们之间的感情,已非一般手足之情。陈立夫决定去美之时,最后一次在台湾公众场所露面。听说陈立夫要去美国,很多人都来相劝。
听着老朋友的话语,陈立夫非常感激,也很难过。离台决心,这时也产生了动摇。就在这时,蒋介石派人送来了5万美金,说是给他资助的路费。拿着这5万元钱,陈立夫明白了,蒋介石是要他赶快走人。
眼下,陈立夫就要走了,陈果夫靠在病床上,不断地咳嗽与喘气。弟兄俩相对无言。缠绵病榻的陈果夫,望着这位曾经跟随自己走上仕宦之途,一同跃居权力巅峰,呼风唤雨,最终却重权失落的胞弟,心底无尽凄然。吃过晚饭,陈立夫挥泪向哥哥道别,带上夫人和孩子离开了陈家。
陈立夫走后,陈果夫的家庭经济也发生了危机。治疗肺结核,需要巨额医疗费,陈果夫既无财产,也没有以前的地位,医疗费都是靠朋友支持。这时,陈果夫的身体已每况愈下。早在抗战后期,他的肺就已溃烂,只有在后背穿孔,每天从穿孔处排脓。赴台前夕,病情再度加剧,背后炎症流脓不止。到台湾后,请遍了台、港名医,病情暂时得到控制。
在国民党官僚中,晚年的陈果夫算是比较清廉的。除了薪水外,他没有什么额外收入。有一年,”农民银行”请他题词,他写道:”一文不取谓之清,深思熟虑谓之慎,刻苦耐劳谓之勤,注意时效谓之敏。”所以有人说,在国民党上层,讲求慎、勤、敏的虽不乏其人,而像陈果夫那样”清”的人还真不多见。
当时,”农民银行”看在老董事长的面子上,曾经借给陈果夫一辆小车,用于治病。后来”农民银行”撤销,车还可以继续用,但汽油得自己解决。有车无油,也是枉然。
怎样才能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呢?陈果夫思前想后,只好放下架子,给当时台湾”交通银行”行长赵建华写了封信,索取自己作为兼职的车马费。
赵建华接到信后,连忙将陈果夫的窘况报告了蒋介石。蒋介石与陈果夫毕竟是多年的交情,蒋介石只是在政治上逼陈果夫交出权力,并不想置其于死地,生活上还是应该给予照顾,于是,批给陈果夫5000银元作为医疗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有了这笔钱,陈果夫才解脱了经济危机。这年的9月,陈果夫病情加重。他咯血不止,用什么药都没有多大作用。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月,病情才被控制住。
情绪压抑,贫病而死
为了方便治病,1951年1月,陈果夫由台中迁往台北,住在台北青田街一幢公寓楼里。
台北医疗条件比台中好,看病拿药都很方便。但陈果夫住在这里却很不习惯。在台中,陈果夫情绪不好,还敢找朋友发发牢骚,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在台北他就不敢了。这里,蒋介石的耳目太多,稍有不慎,马上就会反馈到蒋介石那里去。所以住在台北,陈果夫感觉很压抑,心情不好。有一次,一位老朋友从台中来看望陈果夫,当陈果夫谈到自己的苦恼时,那位朋友说:”台中天高厖”陈果夫马上接道:”皇帝远。”言毕,两人会心地大笑起来。
夏天转眼来到了。台北是一个盆地,夏天海风吹不进来,较台中炎热,空气湿度也大。入夏以后,陈果夫的病情加重了。他每天只能起床一个小时,时间稍长就支持不住。整天咳嗽不止,低烧不退,心脏也逐渐衰弱。他再次被送进了医院。医生用X光拍照,发现结核菌已侵入右肺,并由右肺侵入血管,由血管侵入脑后。这等于说,陈果夫的病已宣告不治。医生的治疗,只能是延缓他的生命。
8月28日上午,陈果夫体温骤然升高。下午2点以后,开始昏迷不醒,进入弥留状态。延至4点52分,陈果夫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一年,他正好60岁。
陈果夫生前,曾希望死后能回到故乡浙江吴兴。他写过一首《故乡》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然而,涛涛的大海隔断了他的故乡之恋,他再也不能回去了。
插曲
陈氏兄弟一死一逐
陈果夫的死讯,传到台中他父亲陈其业那里。陈其业其时已81岁,老年丧子,其悲痛之情可想而知。他不顾劝阻,从台中赶到台北护丧。看到儿子的遗容,陈其业放声大哭。远在美国的陈立夫,没有回台湾,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永远的遗憾。按照陈其业的意见,陈立夫长子陈泽安被立为陈果夫的嗣子,主持治丧各项事宜。
陈果夫墓地选在台北市郊观音山右侧的一块山地上,1951年11月4日,陈果夫的灵柩送到了这里。在一阵阵鼓乐声中,棺木缓缓入土。
陈果夫从此就长眠在这块草木葱茏、四季常青异乡的土地上了。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宋子文与孔祥熙去了美国;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唯有陈氏兄弟。此时,陈果夫病殁台北,陈立夫去了美国,二陈一逐一亡。这样的结局,恐怕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