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作家王一冰:凤凰城闲话旅游和美食

本地作家王一冰:凤凰城闲话旅游和美食

  中国的美食闻名遐迩,主要是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尽管古人云:味不分南北,食不论东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民众的生活文化的不同,再加上在一定的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和风俗的差异,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中华各大菜系和流派也相继产生,按省划分为 鲁、粤、川、苏、闽、浙、湘、徽,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按文化流派划分为东北菜、北京菜、冀鲁菜、胶辽菜、山西菜、中原菜、西北菜、上江菜、江淮菜、江浙菜、江西菜、四川菜、湖南菜、福建菜、客家菜、广东菜。

  以前每次出去旅游时,除了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外,再就是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游山玩水和风味小吃两者如影相随,让旅途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久而久之, 也渐渐地分辨出南北不同的口味来了(其实很容易分辨)。与之相比较,我更喜欢按文化流派划分的菜,它分得较细,不那么笼统。其实区域不同,风味菜就各异,品尝得多了,就能在细嚼慢咽中慢慢品出不同的口感。

  2009年初次到美国,我们几个朋友驾车出去旅游,沿途的自然风光和到处可见的野生动物让人感叹造物主的不公平,上帝似乎太偏爱美国了。你见过那么浑然天成的大峡谷吗?那要经过多少年的风蚀和地壳运动才形成如此壮观的景象。不仅仅是大峡谷,只要不经意的一瞥,每一处都如诗如画,那蓝天白云,以及新鲜的空气,如诗如画,让人如置于梦中的仙境之中。

  一天的观光旅游下来,按习惯我们开始品尝当地的美食了,中午时为节约时间,我们一般用西餐快餐解决问题,西餐的单一性远没有丰富的中国美食让我们一饱口福,我们的中国胃很快厌倦了太多奶油的西餐。晚上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中餐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坐后,像在国内一样,准备慢慢地品尝美食。我们点了最具川味的”宫保鸡丁”和湘菜”水煮回头鱼”等等,等菜上桌的时候,我们完全傻了眼,名字叫的一样,但颜色完全没有国内的鲜艳。红干辣椒换成了新鲜的青椒,鱼滑腻腻的柔若无骨。我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跟想象中的差距实在太遥远了,我们一下子没有了食欲,心情也变得有点沮丧。当地的临时导游告诉我们,他说在美国,想吃到百分百正宗的中国菜,这比造长城还难。因为老中为了迎合老美的口味,所有的中国菜都变成”中式美味”。

  原来如此,看来想找到原先在国内的完美组合”旅游+美食”,看来在这里毫无希望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开始尝试全用西餐,但几顿下来,我们失去了刚来的精气神,习惯了中餐的胃口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由反胃到胃痛,最后到一蹶不振。美国的浪漫气息和造物主制造的仙境对我们失去了吸引力,我们准备打道回府。没有美食的旅游还有什么意义呢?回国之前,一个随行的朋友约我去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去看她儿子,我想最后瞥一眼美国也无妨。我们驾了六个小时的车,一路上的风景似乎还是那个风景,但对我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了。我希望快点回国,和朋友们海吃一顿,把这几天的胃口补偿回来。

  我们刚到她儿子的公寓门口,小伙子已经在那里迎接我们了。我想母子俩叙旧时,我就躺在床上睡大觉。没想到她儿子见到亲人,兴奋不已,直接拉我们下楼。我们糊里糊涂地被他拉进车里。大约半小时后,车从一个十字路口拐进去,停在一个建筑物前。小伙子将我们领进建筑物旁边的一家”东北小厨”餐馆里,我想”东北菜”尽管也是中国东北的一大特色菜,但它此时生在美国,可能也早就变成美国餐了。我想这最后的晚餐正不正宗已经无所谓了,最后来一次”中式美餐”也无妨。

  餐馆里有面食和炒菜,我是南方人,不太喜欢吃面食,我就点了一个我在国内最爱吃的”水煮鱼片”,他们点了”地三鲜”、”东北乱炖”和”夫妻肺片”,没有主食,就另外点了”水晶包”、”韭菜盒子”。

  里面的人很多,大部分是华人,也有一些老外。我们的菜很快就上了桌。小伙子看着桌上的菜,激动地说,我就等着你们来美国吃地道的中国菜棗东北菜,我们学校的学生三天两头往这跑,他们说,在这里吃饭,就感觉像在国内一样,这里的菜能解我们的思乡之情。我先是小心翼翼地尝了尝我点的菜,尝了尝”地三鲜”里的土豆和茄子,又尝了尝”水煮鱼片”,里面的麻、辣、鲜终于勾起了我的食欲,似曾相识的美味又出现了,几盘菜很快就被我们消灭掉了,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让我这么”吃得过瘾”。

  终于在美国吃到正宗的中国菜了,几天旅途的疲劳和沮丧一扫而光。我们很好奇他们怎么做到那么正宗的,小伙子的同学兼司机说,为了让这边的华人吃到正宗的中国菜,他们很多调料和干货都是直接从国内空运过来的,我们一旦想家了,就结伴到这里来吃、、、、、、在这几个年轻人的感染下,我们也变得异常开心,吃到很晚才回公寓。

  经常听人调侃: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吃中国的美食,娶日本的老婆,住英国的房子,挣美国的钞票。在我看来,旅游和美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精彩的旅游有了美食相伴,才显得更加精彩纷呈。其实人生的幸事莫过如此,人的年龄越大,越能沉淀出吃出来的快乐哲学。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