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住院记

婆婆住院记
旧金山谢炎
  周婆婆己是耄耋之年了。大半生劳苦奔波,常常用自己的泪水洗刷受创的心灵。晚年定居旧金山,幸赖政府立了《老人法》保护老人们的种种权益;社会各界人士对老人们又很尊重和关爱,晚年生活,差强人意。
  她住在四街附近的一座老人屋里,常常一人独来独往于唐人街与老人住宅之间。2009年10月9日下午,她在则辰街近哥伦布街一个小巷的过道上,跨下一个小坎时,突然摔倒在地了。顿时眼花撩乱,臀部腿部痛如刀割。然而个性屈强的她,仍然强忍着身体的创痛,依着附近中药店给她的一支扶手棍,歪歪扭扭地走到了哥伦布街50号亚洲法律联会。此时,华人华裔”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录自《美国华侨史》)优良传统的动人情景一幕幕地出现了。
  亚洲法律联会的文先生见到婆婆走到门口,欲进不得欲退也难的样子,立即把自己办公用能推动的轮椅推出来,让婆婆坐上,把她推进屋去,向她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了解到她跌伤了腿部以后,立即电话与她家人联系,同时又电话通知出租汔车公司派车,唯恐派车不及,又亲自到街上截请出租小汽车,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婆婆送进邻近的一间华人创办的历史悠久的大医院—-则辰街东华医院。
  几分钟以后,电话通知派来的,文先生到街上去截叫的,两部出租小汽车同时到达亚洲法律联会门口,一部华人司机开来的小汽车见到另一部车也是要来载婆婆的,他便主动让给这部小汽车载运婆婆,自己不收一分钱就离开亚洲法律联会驶向他去了。
  出租小汽车安全地把婆婆送到东华医院门口,甫停,家人把婆婆扶出车门,两个素不谋面的送亲人来医院治病的人,见婆婆艰难行出车门的状况,立即把医院里备病人用的轮椅推出来,推到婆婆身边,帮助婆婆坐上轮椅,推进医院大厅。婆婆表示要急于去卫生间,一个中年华裔妇女就立即走上前来,帮助把婆婆推进卫生间,坐上厕盆。她说:”我是做过家务工的,懂得如何刹定轮椅,看来婆婆是初次跌伤,还不熟悉如何稳定轮椅,坐上厕盆,所以,我就走来帮忙。”真正出现了一人有事,众人同帮助的动人场景。
  婆婆送到急诊室以后,即进入医院的治病流程,一方面向婆婆平日门诊的医院—东北医疗中心调阅病历卷宗,通知婆婆的家庭医生前来共商治疗方案;一方面通知本院骨科医生回来确诊 。
  旧金山的医疗制度,是家庭医生负责制的。所谓”家庭医生”,并不是到你家里帮你治病的医生,而是对你健康全面负责的医生。每个居民都有选择自己家庭医生的自由,旧金山所有医生包括各大医院的内科医生和社会上合法的私人诊所的医生,只要征得他本人同意,你都可以选择为自己的家庭医生。但是,一经确定他是你的家庭医生,他就成了你的健康的监护人。他是内科医生,不可能你的什么病都由他诊治。但是你需要转到哪一专科、哪个医院诊治,要不要做手术,同医疗保健相关方面的可以申请什么福利等等,都得经家庭医生介绍或签字同意。比如;你需要到牙科拔个牙;你肩周炎需要转到某院去作物理治疗;你白内障,需要到眼科作手术治疗:你年老体弱多病,不能照顾自己生活,要求社会福利部门给们派家务工;你有糖尿病,需要一双辅助治糖尿病的皮鞋;你骨伤不便坐公交汽车出门,需要申请的士公司给予优惠派出租小汽车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家庭医生介绍或签字同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比你自己的父母管得你更多、更严。你想拔个牙,没有他的签字你也拔不成。
  婆婆的家庭医生是东北医疗中心的内科医生高景行,他对他的病人是十分负责的。前些时间发现婆婆眼有白内障,他即介绍到太平洋医院眼科治疗中心作白内障切除手术。预定手术当天刚好碰上高医生休假,但他仍一早就到太平洋医院眼科医疗中心亲自观察婆婆健康情况和查阅婆婆眼科病历纪录,经他签字同意,办好作手术的手续后,他才离开医院。今次婆婆跌倒,经确诊坐骨断裂,通知高医生前来会诊,又刚好碰上他休假,己定翌早就要出远门,但当晚接到通知后,他实时赶来东华医院看望婆婆,签字同意婆婆作手术治疗;在他休假离开旧金山这几天内,他又约东北医疗中心的另一内科医生代他关照婆婆。这位应高医生之约的医生,第二天即十月十日(星期六)上午,就来看望婆婆了。婆婆十分感动。
  旧金山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大中小医院和私人诊所,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医疗网络系统,医疗资源共享,医疗枝术人才互补。州政府发的医疗卡则是一卡在手,必要时可到全州任何一间医院治病,同样有效:若是联邦政府发的医疗卡,更是全国通用。合法医生给你开的处方,你到任何合法营业的药房都可凭方取药;能记账的,照样可以记账,由医疗保险部门付款。大医院的医生,还可同时开设私人诊所。这次为婆婆作手术治疗的著名骨科医生邝乃源医学博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既是东华医院的骨科医生,又在唐人街挂牌开了个”邝乃源诊所”。平日他在自己的诊所坐班,东华医院需要他为病人治病时他即回到医院执行医生任务。而他在自己诊所接收的病人需要作X光捡查或要驻院作手术治疗时,则一律转到东华医院去做。实现了公私医疗机构的合作和医疗资源的共享。
  10月9日晚上,邝乃源医生接到东华医院通知,即匆匆赶回医院,查阅了婆婆的捡查结果,又亲自为婆婆作了一次诊断,经过一系列捡验诊断,确定婆婆的坐骨己经断裂成了三块,需要作手术治疗。邝医生即同婆婆谈话,把坐骨断裂的情况如实告诉婆婆,讲明需作手术治疗的道理。但是否进行手术冶疗?最终仍得由婆婆自己决定。
  婆婆当时对于自己要作手术治疗是存在许多顾虑的:怕自己终生残废,怕从此身体变成崎型,怕拖延出院时间,等等。邝博士针对婆婆的顾虑,耐心细致地向婆婆作思想工作,特别是对做与不做的利害得失作了详细的比较,让婆婆明明白白知道:不作手术治疗则将带来终生痛苦,作了手术治疗则仅是治疗期间带来的一些痛苦而己,手术非做不可。
  翌日上午9时,婆婆的手术正式开始进行。不到半小时,邝医生就在手术台上用手机告诉婆婆的家人。说:”手术非常顺利,现在你可以来看望婆婆了。”家属及时赶到医晚,婆婆仍在手术室甜睡中。
  手术以后,经过六天六夜医护人员的悉心呵护,婆婆可以出院了。出院时医院向婆婆发了一份长长的问卷,对婆婆驻院期间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作详细调查。其中有一项是问在驻院期间感情生活是否得到满足。”感情生活”含义是很广的,比如医护人员对你是不是温柔,病人是否感受到医院里的人情温暖,等等。婆婆对于医院的服务质参量作了肯定的回答。答案虽然不是每一项都填上”最好”,却没有一项是填”最不好”的。
  医护人员对婆婆的家人说:”婆婆出院以后,我们医院就什么都管不及了,一句话都不能说了。因此,我们要为婆婆办好各项手续,让婆婆出院后得到社会保健部门跟踪服务。”
  旧金山的医疗管理制度是严格而有序的。婆婆入院前是家庭医生对她的医疗保健全面负责,入院以后则是该医院对她负责,现在婆婆要出院了,出院以后该医院就管不着了,要交回给家庭医生、交给社会医疗保健部门管理了。因此,在出院前医院要同各有关单位联系,做好一系列的出院准备工作。
  医院里是驻有政府部门派到这一小区的”社工”( 为社会服务的工作者)的。 社工同婆婆作了亲切的谈活,帮助婆婆申请轮椅、拉便用的坐盆和扶着慢行的四脚扶手杖。出院前这些用器就要送到医院,发给婆婆。
  更重要的,医院要同社会上的医疗服务机构联系,使婆婆出院以后能有医护人员上门跟踪服务。
  10月14日下午,婆婆满载着医护人员的隆情厚谊,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医院,回到了自己的寓所。
  旧金山对于病人出院后的跟踪服务,是做得相当出色的。婆婆出院后的第二天,市政府社会福利部门就派来社工访问婆婆,帮助婆婆申请并获批准每月派给84。8小时的家务工,平均每天约三小时半,帮肋婆婆料理生活,陪送婆婆坐轮椅到医院复诊;以后还指派固定社工同婆婆联系。有关医疗保健服务公司又派来护工帮肋婆婆洗头、洗澡,每周二次;给婆姿送来了洗头、洗澡专用的坐椅;派来了护士邦助婆婆洗滴伤口,切换胶布;派来理疗师教婆婆如何练习行路,如何自我理疗,每周二次,从不间断。在各方面共同配合护理下,婆婆很快就恢复到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或接近正常人的生活能力。
  婆婆跌倒,坐骨断裂,这是不幸的。但她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一场跌伤的磨练,她的生命历程增添了一次磨炼的纪录,增加了几分坚强。她亲自经历了华侨华人”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动人场景,亲自体验了美国对老人的关爱,亲自享受了在别国难以享受到的美国对老人的许多福利。幸乎,不幸乎?幸也

打开微信扫一扫
点击右上角分享
此文章到朋友圈